山竹种植成为贫困山区村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他是朴实的农民,他的产业虽然很平凡,却给贫困山民找到了新的希望;厂子虽小,却走着可持续发展之路。他叫王高东,住在南漳县薛坪镇洛浴河村一个深山沟里。
油麻、武教4个村委会全部贫困户共计586户2320人。南丰镇扶贫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在刚刚过去的3月,山竹沟村的毛豆采收完成,这是近年来,山竹沟村引进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以毛豆、水稻“水旱轮作”的方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2014年,山竹沟村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水稻、甘蔗等低经济效益作物,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过4000来元。2015年,山竹沟村成为海口海关“精准扶贫”试点。
年份 | 山竹沟村人均年收入 | 主要经济来源 |
---|---|---|
2014年 | 4000元 | 水稻、甘蔗 |
2015年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南漳县薛坪镇洛浴河村,山竹资源非常丰富,缺少农田。村民们祖辈都以做土纸为生,用土纸换回粮食和生活用品。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传统的手工造纸逐渐没有了市场,“纸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王高东也不例外,为了供养两个孩子读书、维持家人的生活,他不得不走出大山,四处闯荡。
央广网贵阳9月27日消息9月27日,记者从贵州省林业厅获悉,贵州省大力推动竹产业发展,变竹资源为摇钱树,无数竹产区农村贫困农民依靠竹资源走上脱贫致富路。据统计,今年1至8月,贵州省完成新造竹林12.16万亩,改培现有竹林22.51万亩,带动16.7万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1.8万户。
2014年,永善县通过招商引资,民营企业云南菜人家食品公司来到永善投产,在昭通率先成为开发竹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百余名不便外出打工的农村贫困...
上海海诺炭业有限公司 2008-05-07 点击2788次竹炭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山区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同时也解决了林区卖竹难的老问题。竹炭产业也成为我省林区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新途径,引起了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与关注,但在竹炭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注意。
2006年,王高东春节回家,专程到镇政府咨询回归办企业的相关手续和优惠政策,在得知政府不断优化回归创业人员的发展环境后,他坚定了办竹筷厂的信念。
几年打拼,王高东脱贫了。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高东到餐馆吃饭,他发现原来的一次性木筷都换上了一次性竹筷,而且用量非常大。转换思维一想,家乡的山竹资源那么丰富,为什么不能利用起来制作竹筷呢?说干就干,王高东行动起来。
山竹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
主要出口欧美等地。在两河镇成片种植猪苓,主要是这里青冈树木质好、数量多,适宜猪苓生长。尽管目前种植猪苓,他还没有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他充满了信心。他说,我投资种植猪苓,不仅是自己发展上的一个转型,而且是为更多的人致富闯出一条新路子,现在马坝,中营等村21个人跟我学习,共投资了120余万,种
我省秦岭南麓早有种植猪苓的历史,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预测,猪苓在未来10年内将成为热点药材之一。[导...
在“吃干”、“榨净”纤纤细竹中,让贵州丰富的竹类资源不断朝着效益化转变,成为贵州基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关键和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强...
脱贫攻坚战后,因为村里的基础设施一天天完善,青元村把山中的宝贝选育移植到田地里,请来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广大村民传授种植管理技术,村民...
万事开头难,王高东没做过这一行,不知道如何制作。正当他犯愁时,朋友给他带来一条好消息:浙江有一家竹筷厂正在招工,过去看看吧!王高东立马赶到了浙江的竹筷厂。工厂的情形让他大开眼界:各种各样的竹器加工品种,精美的工艺,先进的设备,规范的生产流程等,都让他目不暇接。王高东马上决定留下来,在竹筷厂打工。一边学习制作技术,一边积累资金。一旦技术学到手,就返回家乡办一个竹筷厂,让乡亲们也跟着发竹财。
2007年春天,他筹资20万元,引进设备,租借厂房,购买原料,在南漳薛坪镇办起了第一家竹筷厂。投产后,他认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办法,理清思路,制定了科学生产管理办法。厂子虽小,但他力求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很快,他生产的竹筷,因质量过硬,得到了消费者认可,很快占领了当地市场,并进军周边市场。为畅通销售渠道,减少发展的盲目性,寻求利益最大化,他在做好本地市场销售的同时,还热心为浙江的几家竹器厂搞加工,拓展品种。在质量上,王高东坚持精益求精。有一次,他的一批竹条在晾晒过程中,因突降暴雨被打湿,出现了一些黑点,他忍痛废弃了这批原料。他说,宁可少赚钱,也要保证质量。付出必有回报,年底总账,他的竹筷厂创产值1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8万元。
短短两年时间,竹山用美丽战胜贫困,塑造了“竹山品牌”,探索出精准脱贫的“竹山路径”,打造出一个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本。竹山,苗语直译就是“有竹子的山”,在这里,村民们通过种植竹子,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还保护了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