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黑心病是菠萝种植中常见病害,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症状 | 发病条件 | 防治方法 | 预防措施 |
---|---|---|---|
果心周围出现水渍状斑点,果皮变暗绿色,失去光泽,果肉变味,敲果实有水响声,果实变轻。 | 低温和变温是本病流行的主导因素,25℃以下冷暖变化大的气候最易引起黑心病。 | 选择坡向好、排水好的地段种植,采用合理密植,适当增施钾肥和钙镁肥;改变结果时期,病区多安排夏果、春果;花期喷800-1000倍苯菌灵、涕必灵防治。 | 施足底肥,底肥以沤肥的高品质有机肥料主导2-5t/亩。 |
菠萝黑心病是菠萝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果实,轻者影响果实品质,严重者使果实丧失商品价值。发病条件:低温和变温是本病流行的主导因素,25℃以下冷暖变化大的气候最易引起黑心病。
菠萝黑心病发病果果实外部无感病症状,但剖开后,紧靠中轴的果肉变褐,故又称内部褐变病,菠萝黑心病严重影响菠萝的鲜食品质。
青果期受害, 在果心周围出现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果皮未表现病斑,只是果皮由青绿变成暗绿色,失去光泽,似热水烫,果肉病斑不断扩大,扩大到果皮时,果肉开始腐烂,肉质变味,敲果实有水响声,果实变轻;成熟果受害,先是果心出现水渍状斑点,而后斑点扩大到整个果心,果肉逐渐褐变,当病斑扩大至果皮时,病斑呈黑褐色,果肉开始变味而无食用价值。
河南好美特专管鸟事菠萝黑心病危害症状,防治方法,预防措施,用什么药黑心病是菠萝种植过程中的灰灭性病害,发生黑心病的果实品质显着降低,耐...
选择坡向好、排水好的地段种植,采用合理密植,适当增施钾肥和钙镁肥;改变结果时期,病区多安排夏果、春果;花期喷800-1000倍苯菌灵、涕必灵防治,加工果适当提前采,随采随加工,减少损失;鲜果销售则在采后用12℃左右温度贮运销售,避免贮运温度变化过大。
一般在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发病。在果实生长发育期气温低、干旱或水分过多,发病重;沙质土壤土严重,低洼地比坡地严重。果肉pH低病斑少。
由于市场前景宽阔,种植菠萝也成为不少果农的选择,但是菠萝是水果中最不耐贮藏之一,果农们常常会碰到采收菠萝后品质下降,或是出现黑心病,严重影响到商品性。
菠萝黑心病是菠萝在采后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发病时外观看不出异常,但是其果肉中心处会发黑,并且带有酒糟的气味。
一、菠萝黑心病的识别与特点以“南园五号”为例,这是一种中抗型的菠萝品种,在广西一带得到了广泛应用。只是,即使这样的品种,在不利条件下也容易发病。
三、防治策略与案例分析为了有效防治菠萝黑心病,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 控制施肥:在果实增大期,适当追施氯化钙等钙质肥,有助于预防黑心病的发生。
在广西桂林的某菠萝种植基地,由于连续两年遭遇黑心病困扰,果农们损失惨重。经过专家指导,该基地采取了上述防治措施,并在果实成熟期提前采摘,减少了黑心病的发病机会。经过一年的努力,黑心病的发病率从原来的70%降低到了10%,果农们的收入也实现了显著增长。
四、未来展望因为菠萝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黑心病的防治问题愈发重要。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黑心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防治技术,为菠萝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