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长毛兔毛产量和质量,需优化饲养管理及品种改良
3.1 优质日粮,助力兔毛生长
日粮的丰富与均衡对长毛兔的产毛量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确保兔群获得全价而均衡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平衡的氨基酸,是促进兔毛生长速度和产毛量的关键。兔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其中含氮16.8%、硫40.2%。因此,供给富含蛋白质和含硫氨基酸的饲料是提高毛囊周围组织液中必需氨基酸浓度的必要手段。
营养素 | 含量 |
---|---|
蛋白质 | 17% |
硫氨基酸 | 不低于0.6% |
赖氨酸 | 0.65% |
7.防治疾病,守护兔群健康
患疥螨病、兔虱病、皮肤霉菌病等疾病都会对兔毛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因此,定期检查兔群,发现患病兔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例如,兔疥螨可用灭虫丁肌肉或皮下注射治疗,每千克体重注射0.2mg,重者7~10天再注射1次。
1.选择良种,加强选种选配
建立高产兔群是关键。在初建场时,应去高产的老兔场引种。对引进的良种繁殖的后代也要逐代进行选择,选留繁殖力强、个体大、产毛率高的个体,逐渐形成一个优于引进时品质的群体。
3.3 喂好妊娠母兔和仔兔,增加毛囊密度
兔毛产量与兔毛密度密切相关,而兔毛密度又取决于毛囊数。妊娠后期及出生后早期是次级毛囊的分化与产生阶段。因此,加强妊娠母兔后期营养,重视仔兔补饲,可增加仔兔毛囊数量,为日后产毛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5.保持最佳的兔群结构
一般母兔产毛量比公兔高25%左右,公兔阉割后,产毛量可提高10%~15%。420~490日龄时,产毛量达到最高,以后开始下降。因此,兔群结构中要增加母兔比例,不参配公兔去势,增大群体中1~2岁毛兔的比例,可使兔毛产量和质量稳定在高水平状态。
4.加强管理,创建适宜的环境
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快长毛兔产业化进程,提高浙系长毛兔良种率和兔毛产量,优化浙系长毛兔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技术创新点包括浙系长毛兔品种引进与规模化高效养殖技术的研究。
6.合理采毛
适时采毛有助于提高产毛量。仔兔60日龄左右进行第1次采胎毛,以后每隔75天采毛1次。夏季间隔40~45天,冬季间隔80天左右采毛1次,年采毛4~5次,可提高产毛量。
不同品种间产毛量差异很大,用高产品种的公兔改良低产品种的母兔,可以提高兔毛产量和兔毛质量。例如,用高产长毛兔作为父本与低产长毛兔母本进行杂交,可使后代产毛量得到提高。
2.利用杂种优势
新编特种养殖技术,金锄头网,毛兔增毛有窍门1度,525环境最利于毛兔生长,气温超过30时,采食量减少,产毛量下降0以下消耗营养多,影响产毛量,因此夏季要防暑降温,冬季要增温防寒,照,每天光照时间应达1314小时,最好用日光灯,这样兔体内代谢...
毛用仔兔成年后,实行单笼饲养,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既可减少疾病,还可避免相互咬斗及粪尿污染兔毛,减少毛被的损伤、缠结和污染,提高毛被品质。定期梳理兔毛,可防因缠结而降低兔毛品质。创建适宜的环境,温度控制在5~25℃;每天保持光照16小时左右,可保证毛兔正常的食欲和体内代谢,使兔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提高产毛量。
回顾完提高长毛兔毛产量和质量,需优化饲养管理及品种改良。,让我们继续探讨长毛兔高产秘籍:管理升级,品种革新。
良种选拔,奠定高产基石 科学饲养,营养均衡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需求,长毛兔养殖行业有望实现持续发展。我们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提升养殖管理水平,为养殖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