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疾病严重威胁其养殖,需了解其病因及防治方法
鲍鱼,被誉为“海产八珍”之一,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鲍鱼养殖已成为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脓疱病是鲍鱼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由弧菌引起的。症状为足肌上有多处微微隆起的白色脓疱,严重时会导致鲍鱼死亡。
防治方法 | 用中科院南海研究所研制的CP95进行静水药浴,浸泡2小时,或隔离病鲍用浓度4ppm药液浸泡24小时。 |
---|
防治方法 | 1. 1.56x1/1000000氯霉素配合1.56x1/1000000的复方新诺明;2. 0.78x1/1000000,氯霉素配合6.25x1/1000000的氟呱酸;3. 1.56x1/1000000的复方新诺明配合6.25x1/1000000的氟呱酸使用。 |
---|
腹水病是由溶藻弧菌感染引起的,症状为足、外套膜水肿及出现大小不一的溃疡,足部、触手松弛,内脏团和足部萎缩,不能翻转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 | 每立方米水体用两片复方新诺明,首次加倍,另外,用1ppm氯霉素也可。在下午5时施药,池内停止流水4-6小时,但应充气,连续5天。 |
---|
消化不良是由水质污染、食物变质引起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突然,死亡率高且快。
防治方法 | 用呋喃唑酮0.75―1ppm或土霉素1ppm,病情严重的可加大药量1/3―1倍,或二种药同时使用。 |
---|
某养殖场在鲍鱼养殖过程中,发现大量鲍鱼出现裂壳病症状。经过诊断,确定病因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最终成功控制了病情,降低了损失。
案例时间:2023年3月
2006年,我国开始规模化养殖皱纹盘鲍。只是,近年来,由于近亲繁殖严重,皱纹盘鲍的种质退化及性状下降,20个月的最大重量从200g降至100g,夏季存活率仅为10%~50%。与此同时,绿盘鲍的成活率也有所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建议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加强选育和改良,提高鲍鱼养殖品种的质量。
裂壳病是工厂化鲍鱼养殖危害较严重的一种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通过改善鲍鱼的生长环境来增强其体质,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水质污染、食物变质引起的一种疾病。症状为拨开病鲍上、下足可见外套腔内液体增多,呈淡红色,并产生气泡,内脏团锥体肿大,突出壳外。防治方法:用呋喃唑酮0.75-1ppm或土霉素1ppm,病情严重的可加大药量1/3-1倍,或二种药同时使用。
某鲍鱼养殖场位于我国北方沿海地区,近年来,该地区夏季常暴发脓疱病,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养殖场采取了以下措施:1.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指标;2. 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鲍鱼免疫力;3. 及时隔离病鲍,防止疾病传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养殖场成功控制了脓疱病的蔓延,降低了经济损失。
因为鲍鱼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疾病防治将成为关键环节。未来,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深入研究鲍鱼病害的成因和传播途径;2. 开发新型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化学药物的使用;3. 加强养殖户的培训,提高其疾病防治意识。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鲍鱼养殖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