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江苏梭鱼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但存在养殖技术落后、病害频发等问题

因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梭鱼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江苏地区作为梭鱼养殖的重要基地,其发展状况备受关注。只是,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暴露出养殖技术落后、病害频发等问题。

江苏梭鱼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但存在养殖技术落后、病害频发等问题
养殖规模 发展现状 挑战
梭鱼养殖规模 近年来,江苏梭鱼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产量不断增加。 养殖规模扩大,对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的消耗加大,导致养殖水环境恶化。
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取得一定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养殖技术落后,导致苗种繁育成活率低,病害问题日益严重。
病害频发 因为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问题日益严重,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病害频发,导致养殖成本上升,产量下降,影响市场供应。

江苏梭鱼养殖历史悠久,从纳海水天然苗进行港养的粗放养殖方式开始,至上世纪70年代赣榆渔民即从海水中捕捞天然梭鱼苗进行小规模的海水池塘养殖。80年代,科研院校投入人财物进行梭鱼的生物学研究及人工繁殖技术探索,使梭鱼养殖技术和规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只是,由于科研技术滞后,苗种来源困难,制约了梭鱼养殖的发展。梭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水环境恶化、病害频发等问题亟待解决。

1. 养殖水环境恶化:因为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的消耗加大,导致养殖水环境恶化,进而影响梭鱼的生长和品质。

2. 养殖技术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梭鱼养殖技术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苗种繁育成活率低、病害问题严重。

3. 病害频发:病害频发导致养殖成本上升、产量下降,影响市场供应。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养殖水环境治理,提高梭鱼养殖水环境质量。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苗种繁育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加强病害防控,降低病害发生率。

江苏梭鱼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但仍面临养殖技术落后、病害频发等挑战。通过加强养殖水环境治理、引进和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加强病害防控等措施,有望推动江苏梭鱼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人类健康面临挑战。在探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趋势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淡水养殖产量的稳步提升背后,是日益严峻的病害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养殖者造成经济损失,更对水环境安全、水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 水产养殖产业面临的挑战

江苏梭鱼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但存在养殖技术落后、病害频发等问题

2.1 养殖水生态环境遭受污染。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稳定依赖于水域中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只是,因为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密度的增加,养殖活动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消耗日益加剧,同时,养殖过程中的药物使用也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

近年来,因为生活水平的提升,中高档水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长,梭鱼养殖行业因此蓬勃发展。众多科研机构和民间养殖者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攻关,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过去的三四年里,梭鱼育苗产量和养殖规模迅速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4.梭鱼的病害问题。因为梭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病害时有发生,给养殖户带来损失。鱼鳞大量松动,进入市场时鳞片掉光,损失惨重。

尽管存在种苗繁育技术落后、养殖环境恶劣、病害频发等问题,但我国梭鱼养殖产业仍取得了显著进步。以江苏省为例,鳜鱼种苗繁育成活率仅为5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此外,由于养殖水域污染、饲料营养不均衡等原因,鳜鱼病害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养殖成本上升,产量下降。

江苏目前梭鱼养殖主要集中在赣榆、大丰、射阳一带。全省从事梭鱼育苗的主要单位有五六家,育苗水体5000立方米,苗种培育池60亩,年产苗量在2亿左右,年培育优质梭鱼苗8000万尾。一龄鱼种培育面积6500亩,年生产大规格鱼种4000万尾。成品鱼养殖面积55000亩,平均亩投放苗种800—1000尾。

2.主体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落后。

3.养殖模式趋同性,产品同质化,创新乏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