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夏季鳙鱼易患寄生虫、细菌性疾病,需加强水质管理和药物防治

鱼病的致病源可以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鱼病、寄生虫病,我们不可能拿杀虫的药物去治疗细菌、真菌疾病,而杀菌的药物对寄生虫也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夏季鳙鱼易患寄生虫、细菌性疾病,需加强水质管理和药物防治
病害类型 治疗方法
病毒性疾病 隔离病鱼,用碘制剂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细菌性疾病 使用抗生素、消毒剂进行治疗,加强水质管理
真菌性鱼病 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改善水质环境
寄生虫病 使用杀虫剂进行治疗,加强水质管理
池塘水质管理

1. 池塘每隔10-15天用1ppm漂白粉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0.7ppm浓度全池泼洒1-2次;

2. 加强水质监测,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0-25厘米;

4. 定期使用光合细菌等有益菌对水质进行净化。

药物防治

1. 细菌性肠炎病:可感染草鱼、青鱼、鲤鱼等多种淡水鱼,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危害养殖鱼类较严重的疾病之一。临床症状主要是白头...

2. 肠炎、赤皮、烂鳃病常以并发症形式表现出来,可采用北京中大安特生产的安特氯海因,每瓶4亩全池泼洒,或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

3. 用明矾或石膏粉全池泼洒,也有一定作用。

2. 硫化氢浓度较高,易导致水质恶化,该病对鲢、鳙鱼种危害较大,在发病高峰季节,鱼种能在短期内出现暴发性感染,造成鱼种大批死亡。加强水质管理,...

夏季是鳙鱼类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鳙鱼病流行的高发期。养殖户应加强水质管理和药物防治,确保养殖效益。

夏季鳙鱼病害多,防治策略有妙招
夏季鳙鱼易患寄生虫、细菌性疾病,需加强水质管理和药物防治
泛池现象需警惕,及时增氧是关键

夏季池塘极易出现泛池现象,这是由于水中溶解氧不足引起的。预防泛池,需要及时开增氧机,搅动水体,减少有害气体含量,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同时,在天气闷热、阴雨天气压降低、暴雨过后等情况下,要特别注意观察鳙鱼的行为,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细菌性肠炎病,综合防治是关键

寄生虫病如车轮虫、斜管虫和小爪虫病等,对鳙鱼的生长发育也会造成严重影响。治疗时,车轮虫、斜管虫可用克虫王B兰瓶,每瓶5亩,或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小爪虫病的治疗可用1-2克/米亚甲基蓝全池泼洒。

加强饲养管理,优化养殖环境

夏季鳙鱼病害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养殖户们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通过以上措施,相信可以有效降低鳙鱼病害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9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