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养殖技术大全,介绍黄颡鱼养殖基础知识
作者:农牧创意家•更新时间:13小时前•阅读3
一、成鱼池混养
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黄颡鱼养殖大全,为您揭秘!本篇内容将通过四川省黄颡鱼养殖经验,详细介绍黄颡鱼的养殖技术,助您养殖之路一帆风顺!
黄颡鱼,肉质细腻,营养价值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只是,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混养成为了解决难题的关键手段。
混养方法 | 适用鱼池 | 面积和深度 | 水源和水质 | 黄颡鱼放养密度和规格 |
---|---|---|---|---|
成鱼池混养 | 养殖四大家鱼、吃食性鱼类鱼池 | 20-30亩,2-2.5米 | 充足,水质良好 | 40-50尾/亩,3-4厘米/尾 |
亲鱼池混养 | 亲鱼繁殖池 | 40-60尾/亩,2-3厘米/尾 | 充足,水质良好 | 40-60尾/亩,2-3厘米/尾 |
成蟹池混养 | 蟹池 | 30-50亩,水深2-2.5米 | 充足,水质良好 | 30-50尾/亩,3-5厘米/尾 |
大水面混养 | 大水面养殖 | 40-60亩 | 充足,水质良好 | 40-60尾/亩,3-4厘米/尾 |
二、黄颡鱼疾病预防
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肠炎、水霉病、出血性水肿病等。预防疾病的关键是做好以下几点:
控制放养密度和规格
合理投喂,避免过量投喂
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良好
定期消毒池塘,杀灭病原体
及时隔离病鱼,防止疫情扩散
选择优质苗种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规格
科学投喂,保证黄颡鱼充足的营养
做好水质管理,保证水质良好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亲鱼池混养黄颡鱼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亲鱼池的利用率。在亲鱼繁殖结束后,每亩可放养40-60尾黄颡鱼,规格控制在2厘米/尾左右。这种方法可以收获额外的经济效益,同时减轻亲鱼池中野杂鱼类的竞争。
需要注意的是,亲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与其他肉食性鱼类混养,以避免生态位竞争和病原传播。
为了确保黄颡鱼的养殖效果,可在蟹池中预先投放螺蛳等生物,为黄颡鱼和蟹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在混养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黄颡鱼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放养密度和规格,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此外,黄颡鱼对药物敏感,用药时需谨慎把握浓度和用量。在用药后,应及时观察鱼情,防止慢性毒害。
苗种选择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本地苗种和杂交苗种两种。本地苗种品质参差不齐,而杂交苗种品质较好,抗病能力更强。
选择优质的苗种,可以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