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水蛭养殖场建设:探讨水蛭养殖场选址、设施及管理要点

核心提示:水蛭养殖建池,选址要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无污染,排灌方便。降低养殖成本,可利用废弃鱼池。卵床建造时,浅水区水位0.3米,中岛高出水面0.5米以上,四周埂内侧铲成斜坡,留出平台作为产卵床。

水蛭养殖场建设:探讨水蛭养殖场选址、设施及管理要点

水蛭养殖池建设

1. :饲养水蛭是潜力巨大的业务,其分泌物在医药和美容领域应用广泛。本方案旨在设计一套完备的饲养水蛭场地建设方案,包括场地选址、建筑规划、设备配置以及生产管理等内容。

2.深水栖息坞:在水蛭池四周的深水区域内外侧,每隔5米交错建一个水蛭深水栖息坞。用铁锹挖深坑,斜坡堆叠瓦片,瓦片间留空隙,提供攀援平台。

4.进出水处理:进水口和溢水口均用直径0.25米的硬熟料管,保持水平位置,溢水管口安装防逃网。

1.养殖场选址:水蛭养殖池应避风向阳、排灌方便、水体自成体系、便于防逃,长度不限,水面宽度最好3米左右。

1.生石灰消毒:池底放入生石灰,用量每平方米100克左右,待石灰化开后泼洒全池,清塘后一周左右再注入新水。

水蛭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近年因环境污染,野生资源锐减,我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人工饲养并获得成功。

3.水泥池脱碱:新建造的水泥池表面对氧有强烈的吸收作用,降低溶氧量,pH值上升,形成碳酸钙沉淀物。脱碱方法有薯类脱碱法、酸性磷酸钠法、过磷酸钙法、冰醋酸法。

1.防逃网设置:平整池埂拉防逃网,选用30~50目的聚氯乙烯网布,埋在池埂上,地下部分0.2米以上,上端往里折叠,包上网纲缝实,用木桩等固定。

2.养殖池开挖:单个池开挖成长不限、宽8米、深0.3米的长方形池,弃土围做四周池埂,纵向开挖深沟为深水区域,弃土堆成池中岛屿。

2.漂白粉消毒:每亩池面用5~10千克漂白粉,水深0.5~1米时加倍使用,全池泼撒,杀灭病菌等有害生物。

省道或区域主要公路较近的地区,但不能太近,公路噪声会影响水蛭,一般控制在1km以外。

①过磷酸钙法:新建造的水泥池蓄满水后按每立方米水体1千克的比例加入过磷酸钙,浸池1~2天,放掉旧水换上新水。

养殖场地可利用自然池塘、沟渠、水田或房前屋后的泥塘、土坑等建设成土池、砖池或水泥池,规模可大可小,死水或流水不受限制。

养殖池消毒是保证水蛭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生石灰消毒、漂白粉消毒、过磷酸钙消毒、冰醋酸消毒等。

消毒方法 用量 作用
生石灰消毒 每平方米100克左右 杀死寄生虫、病菌等有害生物,改良土质,增加水的肥度
漂白粉消毒 每亩池面5~10千克 杀灭病菌等有害生物,效果与生石灰差不多,但药性消失快
过磷酸钙消毒 每立方米水体1千克 浸池1~2天,放掉旧水换上新水,增加水的肥度
冰醋酸消毒 10%的冰醋酸 洗刷水泥池表面,蓄满水浸泡1周左右,更换新水

水蛭养殖场建设:探讨水蛭养殖场选址、设施及管理要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而水蛭养殖场: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则将帮助我们深入挖掘细节与内涵。

水蛭养殖场建设:探讨水蛭养殖场选址、设施及管理要点

建设养殖池塘时,交通的便利性同样重要,便于后期饵料、物品的运输及售卖。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可提升学习效果。

具体案例 以我国南方某水蛭养殖场为例,该场位于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的山区,利用废弃鱼塘改建,采用土池和砖池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养殖水蛭,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未来展望 因为人们对水蛭药用价值的认识逐渐提高,水蛭养殖行业前景广阔。未来,水蛭养殖技术将不断优化,养殖规模也将逐步扩大。

发展策略 为适应市场需求,养殖场应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水蛭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强市场调研,拓宽销售渠道,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9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