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水貂养殖,一项潜力巨大的致富产业

水貂养殖,作为一项潜力巨大的致富产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打造高效养殖基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成为养殖户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打造养殖基地,助力您在致富路上更进一步。

水貂养殖,一项潜力巨大的致富产业
一、选择合适的地域和环境

水貂养殖基地的选址至关重要,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气候条件:水貂对气候环境要求较高,应选择四季分明、温差适宜的地区。

水源条件:充足的水源是水貂养殖的基本保障,应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

交通便利: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

周边环境:选择环境优美、污染较少的地区,有利于水貂健康成长。

二、建设标准化养殖设施

养殖棚舍:采用通风良好、保温性能好的棚舍,确保水貂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饲料加工设备:配备饲料加工设备,确保饲料质量。

水质监测设备:定期监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疫病防控设施: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三、引进优质种貂

品种:选择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的水貂品种。

体型:选择体型健壮、发育良好的水貂。

遗传背景:了解种貂的遗传背景,确保后代品质。

四、科学饲养管理

科学饲养管理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

饲料配方:根据水貂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

饲养密度: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确保水貂健康成长。

疫病防控: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五、拓展市场渠道

线上线下结合:利用电商平台和线下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售范围。

建立品牌:打造优质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参加展会: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会,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案例分析
养殖户 养殖规模 经济效益 成功经验
王素敏 8000余只 400万元 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水貂,传授养殖技术,带动群众致富。
诸城外贸 6000余只 未公开 创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昌黎县皮毛产业,依托佳朋集团的引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该基地年产各类珍贵毛皮800多万张,成为中国最大的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基地。特种毛皮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预计今年总收入将达到31亿元。

40年的发展历程,昌黎县皮毛产业在佳朋集团的带动下,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养殖覆盖全县17个乡镇的300余个行政村,形成了荒佃庄、刘台庄等7个养殖核心区,总量保持在800万只左右。其产出的动物皮张体型大、毛绒足、针毛细,品质上乘。

水貂养殖,一项潜力巨大的致富产业

皮毛产业一体化,打造全产业链条,将终端产品引入皮毛产业园区。2016年8月,昌黎佳朋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打造裘皮城,依托全国最大的生皮交易市场,皮毛产业化基地,吸引众多服装加工企业入驻。

皮毛产业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特点。中央提出,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做大做强服务业,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我市提出以打造乡村旅游亮点为目标,实施“乡村旅游千人培训计划”,全面助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发。今年,我市将全新推出“实用农业技术千人培训计划”,提供包括水貂养殖、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帮助农户建成种养植、经营、管理一体的现代农业。

皮草业被称为“软黄金”,北方人是最大的皮草需求和消费群体。招远市以黄金为主导产业,针对服务业,打造了20多个流域综合治理典型,重点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休闲采摘旅游。

灵泉镇由原来的1家示范点拓展到金鸡计划、水貂养殖等多个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选择重点养殖企业进行培植,通过培植龙头企业,展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其他养殖户加盟,迅速产生集聚效应。

近年来,我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特种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除了水貂养殖,还出现过豚鼠养殖热、特种野猪养殖热等。这一时期的特种养殖都以引种、卖种为主。

广西如何大力发展生态养殖,通过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实现精准扶贫?蒋和生:大力推进产业脱贫产业富民,是扶贫攻坚的第一任务。

诸城是一个养殖大县,与养殖兔业相比,水貂养殖业在当地的发展更加成熟。诸城市具有40多年水貂养殖历史,目前,有大小养殖场6000多家。

苗木等产业为重点,建设区域性种植基地,加快实现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养殖业上,以生猪、肉鸡、水貂为重点,瞄准国际一流水平。

2012中国国际皮草博览会以“展示养殖优势,搭建交易平台,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品牌形象”为主题,通过展会充分展示文登特种毛皮动物养殖规模优势和裘皮加工发展潜力。

山东省首届皮草节在招远皮革城开幕,400多家客商向顾客展示了今年国内外知名皮草品牌的时尚与魅力,金都招远成为引领国内皮草行业时尚的风向标。

虽然为其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动物品种低端、销售市场无统一标准和正规渠道、产业链不完整成为其腾飞路上的障碍。据畜牧局工作人员介绍,诸城市毛皮动物养殖规模虽大,但养殖品种质量并不高,产品全国卖价较低。

以特种畜禽养殖发展最快、规模最大。记者从县畜牧站了解到,近二三十年,我县特种养殖几度“火爆”。从最早的特种野猪、水貂到海狸鼠,从梅花鹿、绿头鸭到七彩山鸡,从豚鼠、鹌鹑到特种天鹅,从肉鸽、贵妃鸡到珍珠鸡……品种繁多的特种养殖纷纷走进农村,特色养殖逐渐从农民传统的“副业”发展成为部分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影响的全国性农业龙头企业,比如诸城外贸、得利斯集团。它们所开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至今影响深远。2016年9月,诸城成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新的历史机遇之下,诸城的农业产业融合模式取得了哪些新的发展?2017年3月2日,记者来到诸城调查采访,试图展现一个工业强县的“三产融合”之路。

以“五大工程”为抓手,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路径,坚持生产为基、生活为本、生态为先,全面提升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水平,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

当这一系列美好的称谓与溢美在王素敏身上纷纷得以实现的时候,你不得不惊叹于王素敏身上所释放出的巨大的热情、活力和智慧!作为喀旗美林镇迎辉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王素敏在当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素敏今年53岁,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朴素和勤劳集于一身的传统美德给了她创业致富的进取精神和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与魄力。2012年,王素敏到河北探亲,第一次接触到了貂皮大衣。没想到这种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的“奢侈品”竟然有黄金一般的价值!水貂的价值这样大,自己能不能养殖,靠养殖走出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呢?“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让王素敏对于水貂养殖“怦然心动”,并在初步了解水貂生活的气候环境和习性后,果断采取了“行动”。

为了尽快了解和掌握水貂养殖的情况,在探亲的日子里,王素敏“专门”上当地水貂养殖户家中参观,并将带给亲戚的土特产品送给养殖户用于联络感情。她整天待在养殖场,和养殖户唠嗑,帮着干些零活。时间一长,与养殖户的关系也慢慢地熟络和亲近起来。养殖户知道她的心思,开始教她水貂养殖技术。

对于养殖户的讲解,她如获至宝,随时将内容都记在日记本上。晚上再回到亲戚家整理笔记,上网查资料、买养殖技术书,补充知识。因为离家太久,曾一度引起丈夫误解。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素敏不仅说服了丈夫,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在养殖户引荐下,她和河北两家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签订第一张养殖订单的同时,带着200对水貂返回了老家。

回到家后,王素敏细心照料这些活蹦乱跳“小家伙”的饮食起居,并使水貂成功在美林落户。养殖当年,养殖场就为她带来了10万元的利润。尝到甜头后,2013年,王素敏又带头成立了美林镇迎辉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并筹集资金300万元在美林镇金家店村六组建设了占地20余亩的现代化水貂养殖基地1处,带动发展社员75人,养殖水貂8000余只。截至目前,养殖场共出栏水貂1.6万余只,实现产值400万元,纯利润120万元,社员户均增收1.5万元。

自己富了,不忘父老乡亲,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作为一名党员,王素敏不但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枝独秀不算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更多的乡亲父老参与到水貂养殖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王素敏免费为20户贫困户支援了水貂,每天她都“走街串巷”去教授贫困户水貂养殖技术,争取为这20户贫困户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

今年5月,王素敏获得2016年赤峰市“五一”劳动奖章,这份荣誉,成为她艰苦创业最生动的证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8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