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采果期蛇眼病是草莓生产中常见病害
草莓蛇眼病主要表现为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受害。叶片受害初期出现紫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直径3~5毫米的圆形病斑,中央呈棕色,后变为灰白色,边缘紫红色,略有细轮纹,似蛇眼状。病斑发生多时,常连成大型斑,至叶片枯死。
症状 | 描述 |
---|---|
叶片 | 紫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病斑,中央棕色,边缘紫红色 |
叶柄 | 病斑与叶片相似,严重时叶片脱落 |
果梗 | 病斑呈圆形,影响果实品质 |
嫩茎 | 病斑呈圆形,影响植株生长 |
种子 | 病斑影响种子发芽率 |
草莓蛇眼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病原菌引起。病菌的最适温度为18~22℃,低于7℃或高于23℃不利于发病。重茬田、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多湿地块或植株生长衰弱的田块发病重。
1.农业防治
除老叶、枯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采收后及时清洁田园,将残、病叶集中销毁;
定植时清理草莓植株,淘汰病株;
实行水稻、草莓轮作制度。
发病初期喷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
或代森锰锌500倍液;
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
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或50%多菌灵1000倍液。
每10天喷1次,共2~3次。采收前10天停止喷药。
案例一:某草莓种植户,种植草莓3年,因连续种植导致土壤病害加重,草莓蛇眼病发生严重。经过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草莓产量和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对草莓采果期蛇眼病是草莓生产中常见病害,严重影响果实品质。有了初步认识后,再研究一下草莓蛇眼病防治策略研究。
针对草莓蛇眼病的防治,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几率。
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绿得保悬浮剂等药剂进行喷施,每隔10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波尔多液进行喷施,每隔10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
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
推广抗病品种,提高草莓的抗病能力。
加大科研力度,研究开发新型防治药剂。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草莓蛇眼病的防治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为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