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黑胫病是甘蓝重要病害,需化学农药防治
甘蓝黑胫病,又称甘蓝根朽病、根腐病、黑根子病,是甘蓝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害由黑胫茎点霉侵染引起,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种子、土壤及农家肥中或十字花科蔬菜留种株上越冬。
生长前期发病症状 | 甘蓝叶及幼茎上产生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初时褐色,后变灰白色,其上散生很多小黑点。 |
---|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资料,也是保证农作物不受病虫害侵扰,稳产丰产的基础之一。在甘蓝病害高发期前使用农药,比如对常见的炭疽病、沙皮、疮痂病这些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农药拌种一般种子可用种子重量的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种。
土壤旧苗床可用五代合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用药8克,加半干细土10千克,拌匀后将2/3药土施入苗床内,1/3药土盖在种子上。若盖土不够厚,可撒上无病细土。
及时防治地下害虫种蝇等地下害虫不仅直接为害甘蓝,而且可造成虫伤口,利于病菌侵入发病。因此,要及时防治,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可参看种蝇等地下害虫防治的有关部分。
发病初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液4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复合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隔6―7天喷1次,连喷2―3次。
防治甘蓝黑胫病,合理选用农药是关键。在防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注意农药的混配、施用方法和用量,确保防治效果。
甘蓝黑胫病是甘蓝重要病害,需化学农药防治。已经解释清楚,现在来看甘蓝黑胫病防治:案例解析与趋势展望。
在农业领域,甘蓝黑胫病是一个让种植户头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解析如何有效防治甘蓝黑胫病。
案例一:河南好美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防治实践河南好美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某县,主要从事甘蓝种植。近年来,他们面临着甘蓝黑胫病的严重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他们选择了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抗病品种。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了消毒处理,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土壤消毒,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此外,公司还注重农业生态的平衡,通过引入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通过这些方法,李先生的甘蓝黑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保障。
因为科技的发展,未来甘蓝黑胫病的防治策略将更加多样化。
1. 抗病品种的选育: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出更多抗病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2. 病原菌监测与预警: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警,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3. 综合防治:结合农业生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实现甘蓝黑胫病的综合防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