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农委针对小麦秋种提出指导意见
四是搞好播前种子处理。加强小麦种子处理,切实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减轻秋苗发病,压低越冬菌源,控制苗期地下害虫危害,同时推迟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病时间。根据小麦品种抗病性、发病程度以及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合理选择药剂。严格拌种用药量,禁止超量用药;拌种后立即播种,现拌现用,当日播完。
有关县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中央、省惠农政策落实的力度,不折不扣地把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落到实处,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及时足额发放,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条件的县要结合实际,制定扶持小麦生产的政策措施。要把落实冬小麦播种面积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确保小麦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今年全市冬小麦播种面积力争15万亩以上。
三、播种质量,为丰收奠定基础搞好小麦播种工作,为来年丰收打下个好的基础。第一是把好种子关,解决好种什么的问题。根据农业厅发布的建议,以长麦251和太412等冬性较强的...
四、集成技术,推广规范化播种现在距小麦播种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农时紧迫。各级农业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措施。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密切关注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带来的秋冬连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早制定抗灾减灾预案,做好抗灾种麦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小麦播种期间,农业部门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掌握麦播动态,落实关键措施,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五、确保口粮安全,抓好小麦生产小麦是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城乡居民的重要口粮,要确保口粮安全 要抓好小麦生产,但由于种植小麦比较效益低,面积逐年减少,加之小麦生育期内干旱、冻害频发,小麦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对此,有关县农业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小麦秋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秋种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抓实抓好。
六、适期播种,扩大适期播种面积近几年来,秋冬气候变化异常,小麦播种过早过晚都会造成冬前旺长或弱苗,导致减产,要认真经验教训,组织科技人员下乡指导,根据气温、品种、墒情确定适宜播期,努力扩大适期播种面积。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我市水地小麦适宜播期为9月25日—10月3日,旱地为9月15日—9月25日。
七、提高秸秆还田质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要求长度≤10厘米,均匀抛撒地表。将已粉碎的秸秆耕翻入地下,如果采用深松技术,必须要旋耕,将秸秆切入土层,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秸秆还田后要灌水踏实,如果墒情适宜要及时耙压。
八、科学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肥配合,补施微量元素肥。高产田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氮肥底施和追施各50%,其它肥料全部底施。根据生产经验,不同地力水平的适宜施肥量参考值为:亩产100—200公斤的低产田亩施纯氮5—7公斤、磷2—4公斤、钾2—3公斤,氮磷钾肥全部底施;亩产200—300公斤的低产田亩施纯氮6—10公斤、磷3—5公斤、钾2—4公斤,氮磷钾肥全部底施;亩产300—400公斤的中产田亩施纯氮10—12公斤、磷4—6公斤、钾4—6公斤,氮肥的70%底施,30%起身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亩产400—500公斤高产田亩施纯氮12—14公斤、磷6—7公斤、钾5—6公斤,氮肥60%底施,4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
因地制宜推广冬前化学除草技术,采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等措施,有效控制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
十、防灾减灾技术,应对极端气候 十一、2010年山西省小麦播种意见回顾2010年,我省小麦生育期遇到罕见的冬春持续低温冻害频繁发生阶段性干旱等不利气候,但在政府、科研人员和麦农的共同努力下,仍获得总产23,2亿公斤,亩产213,7公斤,较去年增产10的好收成,但近两年,特大干旱冻害胁迫...
年份 | 总产 | 亩产 | 增产比例 |
---|---|---|---|
2010 | 23.2 | 213.7 | 10 |
2011 | 22.5 | 207.8 | 8 |
2012 | 21.8 | 200.5 | 5 |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小麦的信息想要了解,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站小麦频道详细了解。
简单了山西晋中农委针对小麦秋种提出指导意见,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土壤退化等问题。,现在展开晋中农委小麦秋种新策略,应对气候挑战!的话题。
在应对气候挑战的过程中,晋中农委 强化了小麦种子的处理工作。通过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有效减轻了秋苗发病,降低了越冬菌源,同时控制了苗期地下害虫的危害。这一措施不仅推迟了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病时间,还确保了小麦的健康成长。 晋中农委积极落实中央、省惠农政策,确保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得以落实。此举不仅规范了管理,及时足额发放补贴,更是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 晋中农委针对不同品种、气候条件和栽培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播种技术指导意见。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提高了技术的到户率和到田率,确保了小麦播种的质量。 四、深耕耙压,优化土壤结构 晋中农委强调深耕耙压的重要性,通过深松、旋耕等技术,破碎坷垃,沉实土壤,利于根系下扎,防止透风跑墒,保障苗安全越冬。深耕或深松的效果可持续2年,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面对持续降雨天气,晋中农委迅速行动,强化组织领导,及时预报预警,加强农田排涝,确保“三秋”生产排涝、抢收、抢种工作顺利进行。 针对气候变化、小麦品种类型变化等问题,晋中农委在选用品种上做到品种类型与生态区域相配套,早、中、晚熟品种与适宜播期相配套,高、中、低产品种与地力水平相配套。同时,提高种子统供率、包衣率、加工包装率,提升播种效率。 晋中农委根据不同地力水平和产量目标,提出测土配方施肥方案,氮磷钾肥配合,补施微量元素肥。通过科学施肥,提高小麦产量。 针对极端气候,晋中农委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推广冬前化学除草技术,采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等措施,有效控制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保障小麦生产。 晋中农委在应对气候挑战,提高小麦种植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小麦产量,为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