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养蜂技术,从门外汉到致富能手
李红彬从养蜂门外汉到村上养蜂专业户,再到创业致富带头人,这些转型是牛角岭村脱贫致富的缩影,也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助力脱贫攻坚丰硕成果的具体体现。
由于关信的蜂蜜是纯天然无任何添加剂,来他家购买蜂蜜的人络绎不绝,关信靠着诚信、本分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仅养蜂一项年收入十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质量,蜜蜂养殖的规模和市场在不断的壮大和发展,蜜蜂养殖带动了当地养殖户的收入,蜜蜂养殖业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增长。
姓名 | 年龄 | 养蜂技术 | 年收入 | 荣誉称号 |
---|---|---|---|---|
段仁义 | 53 | 自学养蜂技术 | 超过10万元 | 养蜂能手 |
朱启华 | 53 | 自学养蜂技术 | 超过7万元 | 养蜂能手 |
关信 | 不详 | 自学养蜂技术 | 超过10万元 | 致富能手 |
记者走进夏铎铺镇长龙新村7组采访了养蜂“能人”段仁义,听他讲述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依靠养蜂的收入,石成强不仅翻新了旧居,建起了二层小洋楼,还购买了一辆小轿车,彻底摆脱了贫困,成为竹山县远近闻名的养蜂技术和产业发展带头人。
只是,长期以来,竹山县的养蜂是以农户散养为主,缺乏技术支撑,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蜂农收益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谈及养蜂的初衷,石成强充满了感慨。
作为一个门外汉,向建荣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艰辛,经常被蜜蜂蛰得满头包都还只是小事,因技术欠缺导致蜜蜂不断死亡才真正让他焦头烂额。这些年的经历也让向建荣深深理解残疾人、贫困户的难处,养蜂成功后他经常主动与其他贫困户沟通交流,带动大家一起奋斗,共同脱贫致富。
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新安村四社的关信上小学时左眼球受伤视力为零,外出打工也不好找工作,于是在农闲时靠自学养起了蜜蜂,十多年来,由最初的5箱蜜蜂发展到现在的50多箱。
目前,段仁义不仅为周边47户养蜂户提供免费技术服务,还向他们赠送部分蜂种,带动他们共同致富。段仁义热心传授养蜂技术。
今年53岁的朱启华养蜂34载,自学养蜂技术,酿造优质蜂蜜,从养蜂门外汉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蜂能手,养蜂规模也从最初的1箱发展到如今的50多箱蜂群,年产蜂蜜500斤,收入逾7万元。
同时,他还带领村民发展蜂蜜产业,传授养蜂技术,携手共同致富。近日,记者来到万东镇新田村熊家湾村民组,走进远近闻名的蜜蜂养殖能手朱启华宽敞明亮的家中,他正在忙着为前来购买的客人打包蜂蜜。
红网时刻12月25日讯东安县芦洪市镇天子岭村的蒋国政是远近闻名的养蜂能手,近些年,他通过创办养蜂合作社,将养蜂技术传授...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组织专家深入竹山县开展中蜂养殖技术培训,为蜂农讲解中蜂养殖管理技术。对于石成强而言,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使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其中特别引起关注的是,作为十佳致富带头人之一的叶仕元。而叶仕元就是这样,在党的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政策照耀下,不屈服于命运,身残志坚,通过自己的双手,养蜂卖蜂蜜,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子。
因病致贫,一家人深陷绝望。今年56岁的叶仕元,是兴宁市某村村民。他的女儿也是残疾人。这样的人,这样的家庭,要想脱贫致富,比起普通家庭难度可想而知。
自学养蜂技术,从门外汉到致富能手。带来的启发,直接引导我们转向另一个关键议题:从蜂箱小白到致富达人:自学养蜂实战指南。
向建荣,一位残疾人,他自学养蜂技术,从养蜂门外汉到养蜂“行家里手”,他用自己的双手,走出了因病致贫的阴霾。向建荣的成功,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带动了其他贫困户共同致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