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全面展开绵羊品种改良,旨在提升羊肉品质和养殖效益
踏入金秋的疆域,新疆兵团的绵羊品种改良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这个广阔的牧场上,一场关于品质与效益的革新正在悄然上演。
第九师一六五团全面启动了绵羊人工授精品种改良工作,精心组建了9个绵羊人工授精点。这是为了确保绵羊品种改良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完成15000只羊的品改任务。
在品种改良开始前,该团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大力宣传绵羊品种改良带来的经济效益,让职工了解和知道品种改良带来的好处和实惠。这打破了以往职工群众在牧业发展中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传统观念,逐步改变由以前的数量性向质量性转变。
在这个项目中,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专家杨永林教授担任指导。以阿勒泰大尾羊为母本,运用基因检测、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提纯复壮、辅助选择等方法,旨在提升羊肉品质和养殖效益。
今年10月,一六五团投入资金150万元,从澳大利亚引进优质萨福克后备母羊100只,萨福克种公羊28只,优质夏洛莱种公牛50头,为牲畜品种的更新换代奠定了基础。
在配种点现场,兽医技术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对刚采好的羊只精液和牛奶进行稀释,准备对发情母羊进行人工授精。
这一项目的实施,将逐步引导农户走畜禽品种改良的路子,增加绵羊肉产量和羊毛品质,提高绵羊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发展,助推拉龙村脱贫致富,推进拉孜县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该团计划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品改绵羊15000只,主要是提高羔羊的品种和质量,改善畜群结构,为做大做强畜牧业打下基础。
看着满圈活蹦乱跳的新羊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四团一连养殖户博涛兴奋地说:“这300只新羊羔在同等条件下,比本地羊至少多给我带来6万元的收益。” 博涛所说的品种改良扩繁工程,是一八四团于2015年结合扶贫攻坚所启动的科技惠民工程项目。
2014年实施绵羊品种改良约150万只,品种改良覆盖率40%。改良进展:全兵团现有绵羊人工授精站60余个。目前,在各师、团场很少能看见外貌特征明显、毛色一致、品种较纯的哈萨克羊、多浪羊、巴音布鲁克羊等,西门塔尔、新疆褐牛等纯种牛群体更难见到,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退化现象严重。
截止目前,该团已品种改良羊4000余只,品改工作正稳步推进。
为了更好地进行品种改良,应该充分发挥当地绵羊品种的种质资源优势,结合土地草场的供给情况,地势高低,气候条件,对养殖管理条件做出有效的完善。在对现有优良绵羊品种进行科学保存的基础上,引进优质的改良品种,提高绵羊的生产潜力和生命力。
年份 | 绵羊品种改良数量 | 品种改良覆盖率 |
---|---|---|
2014年 | 约150万只 | 40% |
2015年 | 约4000只 | -- |
为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羊肉的需求,一六五团计划引进国内外优质油羊品种,如新疆细毛羊、澳洲油羊等,通过品种改良,提升羊肉品质和产量。项目运营阶段将全面投入运营,实现羊肉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提升。
一六五团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引入野生盘羊血液提高德国肉用美利奴在本地区的适应性。同时,通过肉牛高效育肥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