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雏鸡成活率,是现代养鸡业的关键问题
在繁忙的养鸡产业中,提高雏鸡成活率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不仅关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更关乎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项目 | 具体措施 |
---|---|
鸡舍修缮 | 确保鸡舍保温性能良好,无透风、漏雨、潮湿,无鼠害。 |
全面消毒 | 进雏前对鸡舍进行全面消毒,使用0.3%强力消毒灵溶液和0.5%百毒杀进行消毒。 |
温湿度控制 | 调控好温湿度,确保雏鸡舒适生长。 |
温湿度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温度:第一周保持在35℃左右,每周下降2℃至3℃,直至适应自然环境温度。
湿度:第一周保持在75%左右,第二周保持在60%左右。
三、综合饲养管理
光照、密度与通风:第一至十天光照要求24小时,密度适中,注意通风换气。
栏舍消毒:进雏前对育雏舍进行全面消毒,使用0.5%的百毒杀溶液进行喷洒消毒。
雏鸡挑选:选择毛光亮、活泼、反应灵敏、肛门干净、无畸形的健康雏鸡。
案例分享某养殖场在采用以上技术后,雏鸡成活率从原来的60%提升至90%。具体时间为2023年3月,案例来源:某养殖场技术资料。
提高雏鸡成活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育雏前的预备工作、温湿度控制、综合饲养管理等。通过不断实践和相信您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养殖方法,为我国养鸡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Word如何提升雏鸡成活率三个关键技术
在雏鸡进入育雏舍之前,必须确保鸡舍的维护得当。保温性能必须优良,避免透风、漏雨、潮湿以及鼠害问题。此外,育雏舍需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包括地面和墙壁的清洁,使用0.3%的强力消毒灵溶液和0.5%的百毒杀进行消毒。
为了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必须精确调控鸡舍的温湿度。温度控制是关键,第一周应保持在35℃左右,随后每周递减2℃至3℃,直至雏鸡能适应自然温度。同时,注意观察雏鸡的状态,若温度过高,雏鸡会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食欲减少;若温度过低,雏鸡会拥挤在一起,容易导致压死。
挑选健康雏鸡对于提高成活率至关重要。选择时应注意雏鸡的毛发光泽、活力、反应灵敏等特征。弱雏应单独饲养,并尽早淘汰无饲养价值的雏鸡。在饲养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自由饮水和采食,避免雏鸡因缺水或过量饮水导致死亡。
四、栏舍消毒
运输雏鸡时,应选择通风良好的车辆,避免雏鸡因挤压而死亡。搬运时要注意平稳,防止颠簸震动。运输途中,应密切关注雏鸡状态,确保其安全。
六、免疫与药物预防
及时为雏鸡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同时,使用广谱抗菌药和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预防,降低疾病风险。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为养殖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