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兔子养殖中,如何有效提高产肉率

在兔子养殖业中,提高产肉率一直是养殖户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也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为您解析提高肉兔产肉率的关键措施。

兔子养殖中,如何有效提高产肉率
一、科学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合适的品种是提高产肉率的基础。

中国白兔

比利时兔

新西兰兔

二、合理规划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 产肉率 经济效益
8-10 35 120
10-12 30 110
12-15 25 100

分群饲养:按体重大小分群,防止“以大欺小”,提高商品兔出栏质量。

保温措施:在室温低于10摄氏度时,采用垫草、关闭门窗等保温措施。

合理光照:商品兔的日照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

饲料管理:采用全价颗粒饲料,消化能下调至10-12兆焦耳/千克,粗蛋白16-17%,粗纤维12-14%,每只兔平均日喂颗粒料60-150克。

四、加强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是保障兔子健康生长的关键。

淘汰弱仔:在育肥初期淘汰特别弱小的仔兔,减少饲料和人工浪费。

淘汰病兔:发现病兔立即淘汰,防止疾病传播。

预防兔瘟和消化道疾病:严格防止疫病暴发性流行。

提高肉兔产肉率需要从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多方面入手。通过科学的方法,养殖户可以在保证兔子健康生长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李明勇,刘照波,刘曼,等. 不同肉兔饲养密度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中国动物保健,2023.

陈少霞. 提高肉兔产肉率的几方面措施. 养殖技术顾问,2014.

贾振岭. 怎样提高肉兔产肉率. 农家参谋,2009.

精准分群,提升养殖效益

李明勇、刘照波、刘曼、李娜、丁风强、王召朋、张彩虹等人的研究指出,合理调整肉兔饲养密度对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在干燥地区,育肥前一个月可实施地面圈养,以优化笼位周转和利用效率。此外,根据体重大小分群饲养,可以有效防止“大欺小”现象,提高商品兔出栏质量。

兔子养殖中,如何有效提高产肉率
科学保温,保障兔群健康

在气温低于10摄氏度的情况下,采用垫草和适当关闭门窗等保温措施,对于保持兔群健康至关重要。同时,控制日照时间不超过12小时,有助于维持兔群生理平衡。

优化饲料,提高产肉率

针对商品肉兔生产的特点,在饲养管理上,总体目标是减少拉稀病,提高日增重,降低饲养成本。具体措施包括:按阶段逐步增加颗粒料的日喂量,并每日提供优质青饲料。规模化养殖场宜采用全价颗粒饲料,其消化能下调至10-12兆焦耳/千克,粗蛋白16-17%,粗纤维12-14%,每只兔平均日喂颗粒料60-150克。

淘汰弱仔,降低饲养成本

为减少弱仔在育肥中期死亡或生长过慢造成的饲料、人工浪费,增大饲养成本,应在育肥初期就淘汰特别弱小的仔兔。病兔不仅会传播疾病,还会增加开支,因此,发现病兔时应立即淘汰,严格防止兔瘟和消化道疾病的暴发性流行。

案例分享:陈少霞的饲养心得

陈少霞在2014年撰写的《提高肉兔产肉率的几方面措施》一文中,分享了她的宝贵经验。她提出,选择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管理、优化饲料营养、控制疾病传播等,都是提高肉兔产肉率的关键。

未来展望:兔肉市场的潜力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兔肉将成为人们消费的主体肉类。因此,如何提高兔肉的产肉量,从饲养、管理、饲料、品种等方面采取措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肉兔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养殖户不断学习、实践和。通过以上案例解析和未来趋势分析,相信广大养殖户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8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