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漳州力促牡蛎产品优化升级,提升品质

漳州古雷开发区霞美镇牡蛎养殖历史悠久,是全省乃至全国的牡蛎产业集散中心。这里,育种、养殖、加工全链条覆盖,分布在全镇18个行政村,浅海吊养养殖成为当地渔民的主要生计。

漳州力促牡蛎产品优化升级,提升品质

不一会儿,上百斤的牡蛎自动分离完成,牡蛎肉被送进生产车间,经过进一步精加工,制成即食产品。与水产加工业巧做“乘法”、优化存量不同,诏安传...

诏安县共出口青梅制品7481.7吨、货值2837.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9%和22.2%。优化存量、做大增量、淘汰落后产能……今年来,诏安县以深化改革为契机,鼓励、推动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倒逼企业全面发挥创新驱动力作用,在服务、技术、创新等环节上再升级,尤其是推进水产品加工、青梅种植等支柱产业在实

诏安全力打造牡蛎壳资源化利用产业,实现对牡蛎壳的生态化再利用。积极促成相关企业与科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让牡蛎壳作为原料转化成土壤调理剂,变废为宝,改变长期以来牡蛎养殖产业伴生的脏、乱、差窘境,彻底解决牡蛎壳污染问题,成功探索出一条牡蛎壳生态化再利用道路。同时

漳浦是漳州市主要的牡蛎吊养殖区,牡蛎吊养殖已成为漳州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水产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对帮助农民就业和增收、维护农村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漳州检验检疫局主动应对,多管齐下,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出口牡蛎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

该项目的建成,将使我镇的牡蛎壳、牡蛎肉资源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生态牡蛎之乡”品牌,提高牡蛎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延伸牡蛎养殖—牡蛎加工—牡蛎壳利用的产业链

今年诏安全县继续加大推进牡蛎壳生态化再利用项目,将全县废弃牡蛎壳处理能力提升至25万吨,将可以吸纳周边地区的废弃牡蛎壳转运进来利用处理...

地区 牡蛎产量 出口额
厦门 5.6 200
莆田 4.2 150
宁德 3.8 120
泉州 5.2 180
漳州 6.0 210

福建牡蛎产业概况及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牡蛎,又称蚝,分布广泛,苗种来源广,生长周期短,是我国传统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牡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中牛奶”之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牡蛎除了直接食用外,还可以加工成蚝油等产品。此外,其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目前,牡蛎养殖已经形成产业化,

2015年1-8月漳州出口牡蛎产品1600万美元,增长83%;其中深加工油炸裹粉牡蛎出口1300万美元,占出口牡蛎的比重达81%。与此同时,牡蛎原料价格和外贸成交价分别比去年提高约16%和7%,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效果显著。

厦门、莆田、宁德、泉州、漳州等沿海地级市均有牡蛎产出,其中漳州市养殖规模最大,2017年养殖面积8976公顷,产量56.97万吨,占福建全省...

也严重影响牡蛎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作为诏安县的特色产业之一,该县积极探索牡蛎产业“生态+”模式,破解牡蛎壳处理难题,大力发展牡蛎壳回收再利用产业,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化利用、生态化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近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出通知,鼓励学习借鉴诏安县推进牡蛎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经验

在短期内,漳州市还无法在各县建成像天福集团这样产业链完整的大型综合企业,但是“一县一品”以提高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加工、出口为核心、调整农产业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强农产业...

这里盛产六大名果: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三大名花:水仙花、茶花、兰花;以及对虾、石斑鱼、鲍鱼、龙虾、红蟳、扇贝、牡蛎、泥蚶、鱿鱼等海珍品。

在福建省无公害水产品牡蛎养殖基地——林厝村,随处可见牡蛎。与此同时,该县还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形成铭兴、安邦、东欣、富...

科学规划牡蛎养殖规模和空间布局,谋划打造种苗培育基地和牡蛎精加工基地,加强对牡蛎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全面提升牡蛎产品品质;要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力促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主要养殖区有九龙江出口处两侧滩涂和鸡屿海区、佛昙湾、古雷湾、旧镇湾的霞美养殖基地、漳江湾、宫口湾甲洲海区以及东山湾的小部分滩涂。

“在民间传说中,霞美牡蛎养殖发展归功于刘霖。”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农林水局副局长林周兴说,刘霖是霞美镇过田村人,万历五年登进士第,其在山东道监察御史任上时,发现当地老百姓在海上滩涂用破砖残瓦养殖

漳州力促牡蛎产品优化升级,提升品质,打造区域品牌。已经说过,下面看看漳州牡蛎:创新升级,品牌崛起。

漳州霞美镇牡蛎产业:绿色转型,品牌重塑

漳州力促牡蛎产品优化升级,提升品质
生态化再利用,变废为宝 产业链延伸,提升产品价值 技术创新,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诏安县通过深化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企业发挥创新驱动力。特别是在水产品加工领域,诏安县以“品牌、质量、技术”为核心,帮助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此举不仅提升了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深度,也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信息反馈机制,保障良性发展 未来展望:打造中国生态牡蛎之乡

在霞美镇的牡蛎养殖基地,刘霖的故事仍在传承。这个古老的传说,正激励着霞美镇的牡蛎产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