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鲻鱼养殖:一种以鲻鱼为对象的渔业养殖活动

1977年10月,全国海水鱼养殖技术协作会议上,鲻鱼 被列为我国海水鱼养殖的主要对象。鲻鱼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特别是在沿海水域,是一种广盐性鱼类。鲻鱼摄食活动有两个高峰:一个高峰在每天的拂晓,另一个高峰在正午。

鲻鱼养殖:一种以鲻鱼为对象的渔业养殖活动

鲻鱼属于广温、广盐性鱼类,虽然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可在淡水、咸淡水和咸水中生活,是咸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在舟山有渔业谚语云:“鲻鱼养殖,致富之路。”

一、放养前
项目 内容
整修池塘 每亩用茶饼15-20公斤或用生石灰
鱼苗准备 选择健康、活力的鱼苗,注意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和氧气供应

为了预防鱼类浮头和避免发生泛池,除了严格掌握饲料投喂量,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控制鱼苗放养密度

适时注换新水,改善水体环境

加强病害监测和预防

以下为一些具体的饲养管理案例:

Word文档池塘养殖鲻鱼技术:鲻鱼是一种广温性广盐性食物链短的河口性鱼类,以摄食植物性饵料为主,具有肉质鲜美、病害少、生长快的优点,适合生活于海中、半咸淡水和淡水水域的主要养殖鱼类。

2015-11-09鲻鱼饲养管理:有机鲻鱼养殖措施。当前正是有机鲻鱼放养季节,因为此时水温低,鱼种活动力小,鳞片紧密,便于拉网、捕捞,鱼体不易受伤,可以提高放养成活率。

粗放养殖既不施肥,也不投饵,渔具渔法也相当原始,是一种传统的古老养鱼法,单位水体产量很低。鲻鱼又名普通鲻,俗称乌鲻。西南渔业...

一、鲻鱼养殖的池塘条件及防逃设施。每天分两次投饵,上午9~10时、下午3—5时,并按天气变化情况而定,晴天多投,阴雨闷热天少投;鱼体活动正常多...

2、鱼苗:鱼种放养的密度要根据混养对象的搭配、池塘的肥度因地制宜,以放养鲻鱼为主体的混合精养,每公顷放养7~8厘米的鲻鱼5000~15000尾,家鱼约1000尾;或150克左右的大规格鲻鱼种4000~6000尾,混养适量家鱼(放....6、防泛塘:由于池塘养殖鲻鱼现在都是采用肥塘高密度养殖,所以在日常管理中,鱼类出现缺氧浮头经常发生,特别在天气闷热的季节,容易出现泛塘,因此在养殖过程应...

鲻鱼在海洋中产卵繁殖。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鲻鱼苗种,主要从沿海捕捞。捕起的苗种经暂养、淡化后才能用于人工养殖。暂养池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放鱼苗10万~15万尾。最初在加入四分之一淡水的海水中暂养,以后每天加入淡水,降低盐度,直至全部使用淡水,整个过程约一星期。苗种可以用活水船或塑料袋充氧装运。塑料袋长80厘米,宽40厘米,每袋盛水7.5公斤,装3~5厘米的鱼苗3000尾左右。运输途中尽量避免阳光直射。运输时间可达18个小时左右,成活率达90%以上。

人工养殖鲻鱼有单养和混养两种模式。合理混养可以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合理利用饲料,提高经济效益。一般在养殖河蟹、罗氏沼虾、鳜鱼或四大家鱼的池塘中混养鲻鱼,每亩放养3~5厘米的鱼苗100~200尾,当年能养成尾重400~500克的鲻鱼50~75公斤,在不增加其他成本的情况下增加纯收入200~500元。利用小型池塘主养鲻鱼,每亩放养鱼苗1200~1500尾,饲养7~8个月,亩产可达400公斤左右。

鲻鱼较耐粗饲,可以投喂糠麸、棉粕、菜饼、豆饼、豆渣、酒糟等饲料。饲养管理上,要求经常清除池中污物,适时注换新水,改善水体环境,防止病害发生。

从鲻鱼养殖:一种以鲻鱼为对象的渔业养殖活动。过渡到鲻鱼养殖:绿色养殖新趋势,我们继续前进。

鲻鱼养殖的起源与发展
鲻鱼养殖:一种以鲻鱼为对象的渔业养殖活动

在进行鲻鱼养殖前, 要对池塘进行整修,确保养殖环境的适宜性。每亩池塘需使用茶饼15-20公斤或生石灰,以优化池塘条件。

接下来,选择健康的鱼苗是关键。目前,人工养殖的鲻鱼苗种主要从沿海捕捞,经过暂养和淡化处理,再用于养殖。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一周时间。

鲻鱼养殖主要有单养和混养两种模式。单养模式适用于小型池塘,而混养模式则能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

此外,该基地还注重环境保护,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和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实现了绿色养殖的目标。

因为人们对绿色养殖的重视,鲻鱼养殖市场前景广阔。未来,鲻鱼养殖将朝着高产、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为我国渔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