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与黄芩虽同属黄芪属,但功效、性状各异
作者:种植智者•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7
在中医药的世界里,同名异物的情况并不少见,黄芩与黄芪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二者不仅名字相似,读音相近,但它们在功效、性状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药材 | 产地 |
---|---|
黄芩 | 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 |
黄芪 | 山西、内蒙古及东北地区 |
黄芩,别称山茶根、土金茶根等,其根部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黄芪,别称棉芪、黄耆等,其药材呈圆柱形,长20~100cm,直径1~3.5cm。
功效与作用黄芩性寒,具有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以及清热燥湿等功效,适用于治疗暑湿、湿温等情况。黄芪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等功效,适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自汗、久泻脱肛等情况。
食用禁忌黄芩:脾胃虚寒者慎用。
实践案例据2021年7月8日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经过临床验证的案例中,使用黄芩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急慢性肾炎、尿道炎等病症,有效率达到85%。而黄芪在治疗气虚乏力、自汗等症状时,有效率为90%。
黄芩与黄芪,虽同属黄芪属,但功效、性状各异,黄芩非黄芪。在中医药的应用中,正确区分这两种药材至关重要。
例如,在一位患有肺热咳嗽的患者身上,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黄芩与其他药材如绿茶等配伍,以增强其清热解毒的效果。这样的治疗方案,不仅体现了中医药的个性化治疗理念,也展示了黄芩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潜力。
例如,在制作黄芪红枣茶时,先将黄芪与红枣用清水浸泡一小时,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煮沸,转小火煮15分钟即可。这款茶不仅具有黄芪的补气功效,还有红枣的补血养颜作用,是春季养生的好选择。
黄芪与黄芩,各有所长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