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繁养需关注繁殖技术、饲料营养和疫病防控
在狐狸养殖行业中,要想实现高效繁养,繁殖技术、饲料营养和疫病防控是三大关键要素。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方面的要点。
1. 配种期的管理要点
狐狸的配种期通常在每年的2月至3月。在此期间,要确保狐狸的体况适宜,增加日粮中蛋白质比例,以帮助狐狸达到最佳配种状态。
通过人工输精技术,可以提高公狐的利用效率,提升母狐的受胎率。同时,要密切关注狐狸的发情情况,确保配种成功率。
二、饲料营养仔狐断奶后,要保证其营养需求得到满足。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的营养成分,确保狐狸健康生长。
成狐的饲养要以维持其体况为主,适当调整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确保狐狸在繁殖季节有足够的能量。
三、疫病防控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狐狸的机体抗病力。定期对狐舍进行消毒,消除病原体。
定期接种疫苗,增强狐狸的特异性免疫力。在饲料中加入药物,预防某些疫病的发生。
阶段 | 主要疫病 | 防控措施 |
---|---|---|
配种期 | 子宫内膜炎、母狐空怀 | 加强营养管理,定期接种疫苗 |
哺乳期 | 仔狐腹泻、呼吸道疾病 | 保持狐舍卫生,及时隔离病狐 |
育成期 | 狐疥癣、狐球虫病 | 定期消毒,合理调整饲料 |
在狐狸的养育过程中,幼狐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幼狐在生后8周便可以断奶,与母狐分离。若幼狐发育均衡,可以一次性全部断奶。此时,根据性别将每2-3只幼狐安置在同一笼内。注意,必须确保饲料营养全面、优质,绝不可喂食霉变饲料,以预防流产。同时,要做好狐舍的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应激因素。
某养殖场与金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引入专业技术力量,制定北极狐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并开展了“北狐南养”试验。通过产研结合,依托淮安市科技支撑项目,该合作社与金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骨干共同发明了“适用于中国南方养殖的北极狐棚舍”国家专利。
幼狐在45-50日龄便可断奶分窝。身体健康的、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应尽早分窝;而身体较弱的应适当推迟分窝时间。分窝后,幼狐进入育成期,该阶段生长发育迅速,特别是后期毛绒生长迅速,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因此,应确保幼狐吃得好、吃得饱,以保证其正常发育。
母狐产仔初期食欲较差,建议少量多餐。3天后,日喂3次,定时定量。仔狐长到25日龄时应进行补饲,通常每日补饲2次。补饲时,可将新鲜鱼、肝、蛋、乳等调成糊状,供仔狐采食,补饲后放回原窝。
在繁殖期间,供给种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并适当增加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例如,每公斤饲料中可添加维生素E 20-30毫克,葱或蒜4-5克,微量元素1-1.5克。对于子宫内膜炎、母狐空怀、附红细胞体及肠道及体表寄生虫等常见疾病的防控,将对狐狸繁殖生育率产生直接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