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仔鹿成活率,需关注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关键技术
作者:渔耕雅士•更新时间:6小时前•阅读1
嘈杂不安的环境会使母鹿精神紧张,易导致难产或恶癖。因此,产仔母鹿舍应设置在鹿场僻静处,产仔期减少拨鹿次数,动作稳,减少不良刺激。
幼鹿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生长发育不良将影响鹿群生产性能和养鹿利益。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是鹿群质量和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幼鹿分为三个生产阶段:
阶段 | 特点 | 管理重点 |
---|---|---|
初生期 | 生长发育迅速,抵抗力弱 | 确保初乳管理,提高体弱仔鹿成活率 |
哺乳期 | 生长发育稳定,对饲料需求增加 | 人工哺乳定时、定质、定量,保证乳温适宜 |
断奶期 | 生长发育减缓,抗病能力增强 | 合理设置仔鹿保护栏,创造安静环境 |
目前,鹿场鹿助产成功率低,需对鹿场技术员进行难产技术培训,提高救治率,降低仔鹿死亡。
母鹿过瘦影响正常发情排卵,提高仔鹿成活率需关注母鹿饲养。产仔期注意基础管理工作,防治受惊导致死胎流产。
仔鹿常见疾病及其防治仔鹿“三炎”死亡,包括脐带炎、肺炎、胃肠炎,死亡率占产仔总数的2.3%。加强饲养卫生,每天打扫圈舍,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
加强母鹿妊娠期及哺乳期的饲养,供应充足饲料,保持母鹿膘情。淘汰品质不良母鹿,防止近亲繁殖,提高仔鹿成活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四团鹿场实践案例针对塔里木地区硒缺乏情况,仔鹿出生后进行维E亚硒酸钠防治注射,预防缺硒症发生。
产仔环境优化仔鹿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鹿场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确保仔鹿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得到充足的营养。幼鹿的饲养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方法。在每年8月中旬进行的一次性断乳,有助于确保仔鹿的健康成长。
初乳管理与代乳母鹿选择妊娠期母鹿的运动有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减少难产现象。鹿场每天安排母鹿进行30分钟到1小时的运动。在疾病防治方面,鹿场对常见疾病做好记录并及时治疗,降低幼鹿的死亡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