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蛭成为带动水蛭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施甸县由旺镇在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中,结合实际,强化科技,加大扶持,在特色产业培植上,与云南海瑞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按“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建立水蛭示范养殖基地。
水蛭养殖是个朝阳性的产业,已经不少农村养殖户的选择,并走上了“蛭”富的道路。
发展绿色养殖产业选择水蛭很不错,毕竟它在收益上会更多,同时还能在品质方面有很突出的效果。当然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还是得多比较,毕竟越好的养殖基地给予我们的帮助会更大,而且在经济发展方面能起到的作用会比较大。只有在可靠性上较好来进行把握,肯定是达到良好效益的重要手段。
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坝”的前坪水库就在该县。由于水资源丰富,该县小店镇通过党建引领,在关帝村引进的水蛭养殖项目规划占地3000亩。今年3月,一期占地400亩水蛭养殖基地建成投用,经过6个月精心饲养,迎来水蛭收获的季节。水蛭养殖带动周边30余户贫困户及100余人就业,加快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年产4000斤以上!莱芜:发展水蛭养殖产业,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于2022年10月22日上线,由闪电农事上传。西瓜视频为您提供高清视频,画面清晰、播放流畅,看丰富、高质量视频就上西瓜视频。
项目名称 | 投资金额 | 带动就业人数 | 预计收益 |
---|---|---|---|
水蛭养殖基地 | 108万元 | 100余人 | 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万元、利润7000.00元 |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鹤林村通过多方考察,找到在白泽乡发展水产养殖多年的村民刘金虎,达成水蛭养殖合作意向,投资100多万元,通过飞地共建模式,发展水蛭养殖。
郭才祥成为周山镇饲养水蛭第一人,目前他又租用了30亩土地,扩大了水蛭养殖面积。水蛭喜欢吃螺蛳,他便买来敲碎喂养;水蛭喜阴怕光,他便在水里种植水草,为水蛭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水蛭养殖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养殖模式,已经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发展水蛭养殖,可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蛭养殖项目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经济收益,还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今年,木榔、银川农户自愿流转土地,将上一条深加工生产线,加工冻干粉,开发水蛭药品,提取水蛭素。第一期规划发展1000亩,目前已建成300亩。通过积极沟通和多方协调,在水蛭产业发展上,由旺镇已争取到水蛭养殖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08万元,水蛭扶贫贴息小额贷款1000万元。
水蛭养殖基地的建成,将为周边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据分析估算,投种后第二年亩可产水蛭产品200公斤,按保护价60元/公斤计算,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万元、利润7000.00元;第三年后,每亩年可实现利润1.2-1.8万元。由旺镇将以水蛭养殖基地为龙头,带动周边农民利用水田、水塘等场地大规模发展水蛭养殖,调整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