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养殖水蛭前需了解水蛭习性,选择适宜场地

想要成功养殖水蛭, 得深入了解水蛭的习性,选择合适的场地,并准备好水质、饲料等基础条件。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这些关键步骤。

养殖水蛭前需了解水蛭习性,选择适宜场地
选择适宜的场地
场地要求 具体描述
朝向 面南背北,避风向阳
排水条件 排灌方便
光照条件 阳光充足
养殖池结构 小规模养殖可建水泥池

刚建好的水泥池不能立即投种,应注满水并加入适量的食醋、尿素,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让水泥池的碱性物质逐渐淡化。

水蛭的习性

水蛭,别名蚂蝗,属于环节动物门、蛭纲,常见于淡水环境,如湖泊、河流、稻田及池塘等。它们以吸食动物血液为生,但适应性强,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体温和湿度。水蛭具有避光性,白天多潜伏于泥沙中或水草下,夜晚或阴雨天出来活动觅食。

水蛭的喂养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由于水蛭以吸食动物血液为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需采用替代饲料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人工饲料:市场上有多种水蛭专用饲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满足水蛭的生长需求。投喂时,应按照饲料说明书上的推荐量进行。

养殖水蛭的场地应在光照良好、能够避风的地方建造。春季、秋季的光照要满足水蛭的生长需求,冬季要做好防寒工作。养殖场还要根据水蛭的生活习性来建造,既要确保适宜的温度、湿度、水质、光照等条件,又要尽量降低成本。

培肥水质,将发酵好的牛粪或鸡粪按每平方米0.3千克定点堆放在池中,7-10天后,待水中的浮游生物大量出现时投放种蛭。引种放种前最好不用漂白粉或石灰水清塘,以免碱性难以消失而杀死种蛭。

水蛭有冬眠的习性,当温度低于5度的时候就钻到泥土里,不吃不喝度过整个冬季,直到春季在土里产卵之后,再钻出来。

宽体金线蛭的饵料主要是河蚌、螺蛳等。当以螺蛳为主,河蚌个体大,虽然有多条水蛭同时吸食一个蚌,但是,其肉太多。蚌死后,蚌肉腐烂漂...

水流缓慢的小溪、沟渠、坑塘、水田、沼泽及湖畔,温暖湿润的草丛,是水蛭乐于栖息、摄食和生儿育女的地方...

选址与布局

养殖水蛭前需了解水蛭习性,选择适宜场地

塘池改造

为了更好地管理水蛭,养殖户将大塘改建成一个个小塘。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水蛭喜欢的边角,而且管理起来更加便捷。在水泥池中养殖,水蛭不易钻出,池子面积小,水浅,便于观察水蛭的吃食和休息状态,以及及时发现生老病死的情况,管理上更加方便。

喂养与饵料

养殖条件

水蛭有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喜欢溜边待着。水蛭寻找食物的时候,会在水中游来游去,但大部分时间都是趴在池边休息。了解这一习性,有助于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更好地管理水蛭。

水蛭的食量从小到大,从吃50粒螺蛳到一两左右,一市两量左右,50粒。开始小苗的时候从精养开始到分养这段时间,螺丝它不会超过10粒螺丝整个计算,到大的时候40粒。一般情况两个月时间就能长大,所以有的时候一天隔一天吃,有的时候每天早吃一粒或者晚上吃一粒。

水质管理

技术培训与信息掌握

在养殖水蛭前,我们需要了解水蛭养殖的动态及供求信息,掌握水蛭的养殖技术,学会对水蛭的初加工方法,懂得经济核算。条件较好的家庭,可以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养殖技能。

稍有不适便会逃逸,逃不掉时也只能勉强生存。因此,新建的水蛭养殖池就不能像养殖其他水生动物那样用生石灰消毒。东北水蛭养殖饲养场的选择:对于刚刚建成的砖砌水泥池绝对不能立即投放种苗。这是因为新建水泥池池体的碱性物质必须经过20多天的淡化后才能适合水蛭的生长。

对池塘、沟渠进行改造,以便当作养殖水蛭的饲养池。若要人工建造,则饲养池的高度应为2米左右,宽度为3米左右,水深为1米左右,长度不限。 饲养池的排水口、进水口要用网布做成护栏,避免水蛭逃跑。 养殖期间,每亩饲养池可投放幼水蛭8万条左右,种水蛭可投放20公斤左右。 池塘底部要放置一些树枝、石块,同时还要种植适量的水上植被,比如水草、蒲草、莲藕、茭白等,以便为水蛭提供栖息、产卵、遮阳场所,为水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饲养池中可以泼洒一些粪水,这样既能调节水质、培养浮游生物,又能增加池塘底部的腐殖质含量,利于水蛭生长。

宽体金线蛭最喜欢的食物是螺蛳。在南方的农村,水田沟渠密布,适合螺蛳生长。水蛭吃螺蛳,是趁着螺蛳伸出外壳,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把头部伸进螺蛳的壳里进行吸食。不过,对于水蛭的幼苗它们个头太小,发育还没完善,很容易成为螺蛳的盘中餐。所以一般把螺蛳打碎了再投喂。

还应设置深水区和浅水区。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能在生态法养殖水蛭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单纯地设定水深度有很多的局限性。有些人喜欢在养殖过程中只设置一个水深度,但实际上,根据水蛭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设置深水区和浅水区,更有利于水蛭的生长。

案例来源与时间节点

出处:中国水产养殖网 作者:中国水产养殖网 时间:2011年04月15日 平台:中国水产人论坛——网聚水产人,交流养殖技术,把握行业走势!点击进入中国水产人论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