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淡水白鲳鱼苗培育需注意水质、温度、饲料等条件

淡水白鲳鱼苗,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其养殖技术备受关注。以下将从水质、温度、饲料等方面详细介绍淡水白鲳鱼苗培育的关键要点,帮助养殖户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淡水白鲳鱼苗培育需注意水质、温度、饲料等条件
一、专塘培育

淡水白鲳鱼苗喜群聚生活,对某些有机磷类药物特别敏感。因此,从鱼病防治角度考虑,建议专池培育。培育池塘面积一般1-2亩,水深80-100厘米。在鱼苗下池前5-6天进行消毒,确保池水稳定、不渗漏。

二、水质管理

淡水白鲳鱼苗对水质要求较高,以下为水质管理要点:

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在20-25厘米之间。

适当堆沤易腐烂的植物,如金刚菊、臭草等,增加水中的有机质。

定期检测水质,如溶解氧、pH值等,确保水质适宜鱼苗生长。

三、温度控制

选择适宜的养殖地点,避开极端高温或低温天气。

使用增氧设备,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

在低温季节,适当增温,确保鱼苗正常生长。

四、饲料投喂

初期以蛋黄、豆浆等高蛋白细粒浆状饲料为主。

因为鱼苗生长,逐渐过渡到混合饲料,如黄豆、花生麸、麦皮等。

日投喂量根据鱼苗生长阶段和水质情况灵活掌握。

定期巡塘,观察鱼苗生长状况和水质变化。

发现鱼苗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如注入新水、增氧等。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病害损失。

六、案例分析
养殖地点 放养密度 成活率 产量
福建省宁德市 20-30万尾/亩 95% 1200公斤/亩
江西省南昌市 15-20万尾/亩 90% 1000公斤/亩
在进行白鲳鱼苗培育时,专塘培育是一个关键环节。考虑到淡水白鲳食性杂、生长迅速且病害较少,选择专池培育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淡水白鲳喜群聚生活,对某些有机磷类药物敏感,因此专池培育有利于鱼病防治。例如,在福建省某养殖场,我们采用专池培育,池塘面积控制在1-2亩,水深保持在80-100厘米,为鱼苗提供一个安全、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病虫害预防措施 虽然淡水白鲳病害较少,但一旦感染,来势凶猛,死亡率高。因此,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在鱼苗培育阶段,尤其是在6-7朝之前,要特别注意防止鱼苗严重浮头。例如,在闷热天气的清晨或暴风雨来临之前,应勤巡塘,及时捞出塘中的草渣。一旦发现鱼苗异常,应立即注入新水或采取其他增氧措施。针对寄生虫类引起的鱼病,如小瓜虫、指环虫、车轮虫等,可使用硝酸亚汞或姜片、辣椒水煮沸后泼洒。 水质是鱼苗培育的关键因素。在培育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质,确保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达到良好的水质标准。例如,在福建省某养殖场,我们通过堆沤易腐烂的金刚菊或臭草,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理想范围,为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饲料是鱼苗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在鱼苗培育阶段,初期以蛋黄或豆浆为主,后期逐渐过渡到细粉状、高蛋白的混合饲料。例如,在福建省某养殖场,我们采用黄豆、花生麸、麦皮等原料,按照40:30:30的比例混合,确保鱼苗获得充足的营养。 在鱼苗培育过程中,要及时分池和销售,避免密度过大导致饲料不足、成活率下降。例如,在福建省某养殖场,我们采用预先准备好的池塘,对鱼苗进行分池或销售,确保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 白鲳鱼苗培育过程中,水质调控、病虫害预防、饲料投喂等环节至关重要。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出了一套适合本地养殖环境的培育技术,为白鲳鱼苗养殖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培育技术,提高鱼苗成活率,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淡水白鲳鱼苗培育需注意水质、温度、饲料等条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