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常见病害,危害严重

在多雨的季节,尤其是旬降雨量超过100毫米以上,大暴雨频发,黄瓜霜霉病的蔓延速度之快,危害之重,令人忧虑。田间多次再侵染,使病害迅速扩散,对黄瓜产量构成严重威胁。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常见病害,危害严重
防治措施 具体操作
合理放风排湿 大棚合理放风,降低湿度,避免浇水过多,浇大水。
适宜温度管理 保持黄瓜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避免低于10℃或高于28℃。
杀菌剂复配 在打药时复配乙蒜素或氯溴异氰尿酸等杀菌剂,提高杀菌速度。
保护性杀菌剂预防 使用霜脲锰锌、百菌清、氰霜唑、哈茨木霉菌等保护性杀菌剂提前预防。
加强营养和兼治其他病害 叶面补充糖醇钙,根部冲施含腐殖酸水溶肥,提高作物抵抗能力。
用药防治 在霜霉病发生的初期用药效果最佳,推荐使用氟吡菌胺、烯酰吗啉、氰霜唑、霜霉威盐酸盐等产品。
温湿度调控 通过科学管理大棚的温湿度,创造不利于霜霉病发生发展的环境。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肥水调控、及时整枝打杈、科学通风排湿,培育健壮植株。

黄瓜霜霉病,由古巴假霜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在日光温室、冬暖大棚栽培的黄瓜植株上可周年危害。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黄褐色干枯、卷缩,瓜条变小、质劣。

黄瓜霜霉病传播迅速,发生后很难控制。合理密植、肥水调控等农业措施可以调控湿度,提高黄瓜的抗病力。科学使用保护剂确保黄瓜不生病,植株的健壮程度是抗病能力强弱的关键。

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与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关系极为密切。当温度达15℃~24℃时,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适宜发病。高于28℃、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叶片无水膜或水滴时,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

在冬春季节,雾霾、阴天、雨雪等天气较多,防治霜霉病用药不能采用喷雾方法,以免棚内湿度增加影响防治效果,最好采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

防治黄瓜霜霉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防治。一旦发现叶片出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病害扩散。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用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黄瓜霜霉病,确保黄瓜产量和品质。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常见病害,危害严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而黄瓜霜霉病防治新策略探析则将帮助我们深入挖掘细节与内涵。

正如前文所述,霜霉病的发生离不开较大的湿度,因此,在发生霜霉病后,大棚合理放风排湿是必要的措施。同时,避免浇水过多,浇大水,以免棚内湿度增加,导致霜霉病复发。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常见病害,危害严重

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而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因此,在黄瓜种植过程中,要关注温度变化,适时调整管理措施。

在打药时,可以复配乙蒜素或者氯溴异氰尿酸等杀菌剂,既能同时杀灭多种病菌,最重要的是提高杀菌速度,使霜霉霉层快速死亡变干。

只是,在实际黄瓜种植过程中,保持较低湿度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使用霜脲锰锌、百菌清、氰霜唑、哈茨木霉菌等保护性杀菌剂,对霜霉病进行提前预防。

针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我们以2021年6月24日的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当时,某黄瓜种植户的黄瓜叶片出现了水浸状不规则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