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人工养蝎技术需关注基础建设、饲料供应、环境调控、病害防治和产品加工五个关键环节

环节 具体内容
饲养关 不论是动物性饲料还是植物性饲料必须满足蝎子食用的需要,饲料包括各种昆虫,各种家畜,家禽的鲜肉等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小麦面糊、玉米面糊等;其二是饲料的营养价值是不是能满足蝎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其三是看饲料是否有和蝎子长期共处在一块,这一条也是饲料的关键,原因是蝎子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较高,而动物性饲料鲜肉在蝎窝内因温度太高,最容易发酵变质。
温度关 蝎子属于变温动物,也就是人们常讲的冷血动物,它因为温度的逐渐升高,它也由冬眠时开始苏醒活动、生长、产仔几个过程,在野生或自然温度下养殖,蝎子必须经过这几个过程。冬眠时的最佳温度应为3-5℃,最大不超过-2℃-7℃,温度超过10℃时蝎子冬眠苏醒并开始微微活动,当温度超过15℃后,大部分蝎子已经活动并有少量开始进食,温度超过20℃后,大部分蝎子开始进食,个别蝎子开始生长,当温度超过25℃时,蝎子进食加快,大部分蝎子开始生长发育,当温度升高到30℃以上时,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加快,母蝎的怀孕期缩短,仔蝎成活率增高,32-35℃是蝎子生长、发育、产仔、成活率最理想的温度。
湿度关 蝎子也一样,它同样对水分很需要。蝎子吸收水分是从两方面获得的:一方面是生存环境的湿度,通过体表吸收水分;另一方面是通过进食及饮水直接获得,但温度的高低对湿度及饮水的要求也不一样,蝎子科眠时蝎窝内土壤的含水量为15%,冬眠苏醒后,窝内土壤含水量可提高到20%,当蝎子开始生长发育时,含水量可提高到25%以上,当蝎子生长发育加快时,蝎窝土壤含水量必须提高到30%以上,并且还要有清洁的饮水供吸取,也就是说,温度低,湿度小,温度高,含水量要大。
产仔关 人工养蝎必须严把以下几点:密度要绝对的减少,当晚子快要临产时,将饲养密度要绝对的降下来;公母要分离;一定要投足饲料;要给足饮水;母仔要适时分离;产仔环境要绝对安静。
注意事项 蝎房严禁建造在经常使用农药化肥和有空气污染的地方;蝎房应建造在远离工厂、公路、铁路和有强烈噪音的地方。
人工养蝎技术需关注基础建设、饲料供应、环境调控、病害防治和产品加工五个关键环节

人工养蝎技术需关注基础建设、饲料供应、环境调控、病害防治和产品加工五个关键环节。的内容讲完了,现在看蝎业发展: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一、饲养环境优化:精准喂养,营养均衡

在蝎业养殖中,饲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动物性饲料如昆虫、家畜、家禽鲜肉,以及植物性饲料、小麦面糊、玉米面糊等,都是蝎子的食物来源。只是,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直接影响到蝎子的健康成长。例如,某养殖户在饲料中加入了黄粉虫、地鳖虫、无菌蝇等,不仅满足了蝎子的营养需求,还保持了蝎子的健康生长。

人工养蝎技术需关注基础建设、饲料供应、环境调控、病害防治和产品加工五个关键环节

二、温度调控:精确控制,适宜生长

蝎子作为变温动物,其生长发育与温度密切相关。在自然环境下,蝎子需要经历冬眠、苏醒、生长、产仔等过程。因此,人为控制温度对于养殖成功至关重要。如某养殖基地通过精确的温度调控,使蝎子的产仔期缩短至95天,母蝎一年可产三胎,显著提高了蝎子的繁殖率。

湿度是蝎子生长环境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蝎子通过体表吸收水分,以及通过进食和饮水来补充水分。在蝎子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湿度的要求也不同。某养殖户通过控制蝎窝土壤含水量,以及提供清洁的饮水,确保了蝎子的健康生长。

四、产仔关键:科学管理,提高成活率

产仔期间,养殖户需要严格把控以下几点:1. 适当降低饲养密度,确保母蝎有足够的产仔空间;2. 分离公母蝎,避免雄蝎干扰产仔;3. 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饮水,保障母蝎的健康;4. 母仔适时分离,提高仔蝎成活率。

五、注意事项:环保养殖,健康蝎业

在养殖过程中,应避免将蝎房建在农药化肥使用频繁、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同时,蝎房应远离工厂、公路、铁路等噪音源,以确保蝎子的健康生长。通过以上措施,养殖户能够实现蝎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市场提供优质蝎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6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