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种子育苗技术,探讨种子处理、播种、管理等关键环节
国槐,被誉为“树中之王”,在北方地区广泛种植。培育优质国槐苗木,种子处理、播种、管理等环节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这些关键环节出发,为您详细介绍国槐种子育苗技术。
国槐种子种皮厚而坚硬,外皮含有果胶,不易吸水。因此,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以提高发芽率。
处理方法 | 具体步骤 |
---|---|
浸种法 | 将种子放入缸内,倒入90℃热水,边倒边搅拌,直到不烫手为止。浸泡24小时后,捞出漂浮物和坏种子,然后用细眼筛子把已膨胀的种子和未膨胀的种子分开。 |
沙藏法 | 播前用60℃水浸种24小时,捞出掺湿沙2—3倍拌匀,置于室内或沙藏沟中。厚20—25厘米,摆平盖湿沙3—5厘米,上覆塑料薄膜,以保湿保温。 |
播种是国槐育苗的关键环节,以下介绍播种技术要点。
播种时间 | 播种方法 | 播种量 |
---|---|---|
4月中旬左右 | 垄播,垄距70厘米,双行条播 | 亩产苗量在1万株左右,用种量5公斤 |
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厚度1~1.5厘米,然后用磙子轻压1遍,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
管理措施 | 具体操作 |
---|---|
浇水 | 苗出齐后根据墒情要适时适量灌水,全年灌水2~3次。 |
施肥 | 在6月上旬可追施1次尿素,每亩10公斤。施肥后要灌1次水。 |
病虫害防治 | 幼苗期立枯病防治喷施0.5%~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1%~2%硫酸亚铁,每10天1次。 |
在国槐育苗的第一步,种子精选至关重要。精选的种子能够保证发芽率和苗木质量。国槐种子通常在秋季至冬季采集,选择30年生以上、生长健壮的树木,其种仁饱满、出种率高。采集后,需将种子浸泡,搓去果皮,洗净晾干,并进行干藏。播种前,采用60℃水浸种24小时,捞出后与湿沙以2-3倍的比例拌匀,置于室内或沙藏沟中,厚度约20-25厘米,覆盖湿沙3-5厘米,上覆塑料薄膜保湿保温,促进种子发芽。
圃地选择与整地
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沙壤土,并具备灌溉条件。秋季进行翻耕,深度约30厘米,早春耙细耙平,每亩施腐熟厩肥5000公斤。整地时,施入辛硫磷乳油制成的毒土,以防治地下害虫。同时,拣净碎石杂草,每亩土地施优质基肥25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耙平后喷乙草胺除草剂,覆盖90厘米宽的地膜,为播种做准备。
播种技术
苗期管理
播种后,根据墒情适时适量灌水,全年灌水2-3次。如秋季不起苗,越冬前需灌一次防冻水。6月上旬可追施一次尿素,每亩10公斤。施肥后需灌一次水。苗出齐后,根据墒情适时适量灌水,全年灌水2-3次。如秋季不起苗,越冬前要灌一次防冻水。在6月上旬可追施一次尿素,每亩10公斤。施肥后要灌一次水。
病虫害防治
幼苗期立枯病防治,喷施0.5%-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1%-2%硫酸亚铁,每10天一次。蚜虫防治,使用40%乐果800倍液。为了使苗木均衡生长,在7月末对树苗进行一次割梢。大苗多割,小苗少割,割苗后高度不要低于80厘米。
苗木出圃
起苗前距地表15-20厘米处割干,然后用“U”形起苗犁起苗,起苗深度以苗木主根不小于18-20厘米为宜。要随起随拣随选苗,当天不能栽植的苗木要及时假植。
通过以上步骤,国槐种子育苗技术得以完整呈现。从种子处理到苗期管理,再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掌握这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国槐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为我国绿化事业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