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稻田养殖水蛭,高效益的生态养殖模式

水蛭,俗称蚂蟥,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动物,以其干燥全体作为中药,具有清淤消肿、逐出恶血、消炎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闭经、跌打损伤、心肌梗死、血栓静脉炎、产后血晕症,近年来配制其他活血解毒药,试用于种瘤的治疗,效果显著。

稻田养殖水蛭,高效益的生态养殖模式

由于水蛭的药用价值极高,加之近年来水蛭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人们又掠夺性捕捉,野生资源已面临灭绝,因此发展人工养殖水蛭已势在必行。

稻田养殖水蛭的技术要点
序号 内容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的深水稻田或茭白田。
加固田埂,开挖涵沟,蓄水深度保持在60厘米以上。
放养密度:种蛭每立方米水中可放30-40条,幼蛭每立方米放100-150条。
加大水流量,使水温降低。
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一般每月1-2次。
水质保持清新,不受污染,进出水口保持有微流水。
水温控制在20-30℃之间,夏季高温应保持水位,增大水流量。
投喂的食料要新鲜,及时清除腐败变质的食物。
用酵母片或土霉素拌料投喂,增加含钙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防治疾病:干枯病、白点病、肠胃炎等。

经济效益:每亩水面可产水蛭干品近150公斤,种水稻可收400多公斤,栽茭白可收800多公斤,每亩利润2万元左右。

生态效益:实现了水稻、水蛭、鱼共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

社会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

案例分析

山东省郯城县敬伟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陈敬伟采用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成功实现了“蛭同稻合”的高效益。他在稻田里挖了三纵三横的小沟,沟里放养锦鲤、鲫鱼,中间的沟内安置了网箱,用于养殖水蛭。这种模式让锦鲤、鲫鱼、水蛭、水稻共生,实现了稻田生态立体养殖,创造了高效益。

吴江七都一名养殖户积极探索水蛭人工养殖的致富之路,创新“稻蛭共养”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吴江明星产业种养殖中心董事...

这种生态立体种养模式,让“蛭同稻合”闯出高效,为我国农业养殖产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们刚刚完成了稻田养殖水蛭,高效益的生态养殖模式。的讲解,现在切换到稻田水蛭养殖:生态高效益新典范。

生态立体养殖,稻蛭共育新篇章

在农业发展的新潮流中,伟家庭农场负责人陈敬伟开创了稻田水蛭生态立体养殖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让稻田焕发了新活力,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科学放养,精细管理

在稻田水蛭养殖中,放养密度是关键。一般而言,每立方米水中可放种蛭30-40条,幼蛭100-150条。同时,加大水流量,降低水温,有助于水蛭的生长。此外,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一般每月1-2次,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

稻田养殖水蛭,高效益的生态养殖模式
创新模式,共赢未来 技术保障,稳步发展

在养殖过程中,水蛭易患干枯病、白点病、肠胃炎等疾病。针对这些疾病,养殖户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干枯病可用食盐水中浸洗,白点病可用酵母片或土霉素拌料投喂,肠胃炎则可用磺胺脒唑与土霉素拌料投喂。

前景广阔,助力农村致富

稻田水蛭养殖技术简单,管理粗放,繁殖快,为农村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在陈敬伟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这种养殖模式,共同致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