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养殖对水质PH值有严格要求,需保持中性偏微酸性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其实养殖水蛭也是一样的,要想养好水蛭,水质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是,在自然水域里,水蛭类一般生活在pH值变化幅度很小的水域里。金线蛭、医蛭一般在pH值为6.4~9的水域生存,扁舌蛭在pH值为6.3~7.2的水中生存,而尺蠖鱼蛭在pH值为7以下的水中未曾发现。所有蛭类一般不生活在pH值极低的酸性水域中,这显然是由于有机质的严重污染或腐殖质的腐败所产生的毒性所致。
但是水蛭的养殖要求较高,养殖户需要掌握好养殖技术。水质的碱性不能过大,碱性过大会导致水蛭的死亡,而偏酸性 的土壤和水质对水蛭的生长影响确...
一般的水蛭,如人工养殖的医蛭、金线蛭等许多常见蛭类,可在PH值为4.5~10.1这样比较广泛的范围内长期生存,因此我们可以说水蛭能适应碱性...
通常情况下,水蛭能适应这样的昼夜变化,无需对养殖水体进行人为干预。水质的要求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喜欢中性水或弱酸性水,PH值在6.5—7.5...
方面 | 说明 |
---|---|
PH值 | 1PH值<7时为酸性水,PH值越小,酸性越强;2PH值=7时为中性水;3PH值>7时为碱性水,PH值越大,碱性越强。 |
溶解氧 | 水蛭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最低不低于4mg/L,最高不高于10mg/L。 |
氨氮和亚硝酸盐 | 氨氮小于1mg/L,亚硝酸盐小于0.1mg/L。 |
温度 | 适宜水温为15~25℃。 |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江河、湖泊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污染,水田也受到化肥、农药的残毒污染。水蛭和其他水生动物一样,数量急剧下降,这是导致药用水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许多种水蛭被当作害虫“吸血鬼”来消灭,采用了人工捕杀和农药毒杀。而今水蛭已成为评价湖泊、河流水质污染状况的指示动物之一。日本学者高桥章等提出利用水蛭的忍耐力和反应状态来鉴定水毒物的种类和浓度。
水蛭水质好了,水蛭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水蛭养殖溶解氧过低易造成缺氧浮头甚至死亡,过饱和会导致水蛭体内、外渗透压不平衡造成气泡病。②保持水体的肥度,可以预防青苔;
水蛭生长适宜的酸碱度以中性为好,PH6.5~7之间,碱性环境对水蛭生产不利,水蛭对碱性非常敏感,生长在水质碱性的环境中很容易死亡;过于酸性也不...
溶解氧:水蛭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最低不低于4mg/L,最高不高于10mg/L。
PH值最适宜水蛭的PH范围在7.6-8.6之间。
氨氮和亚硝酸盐:氨氮小于1mg/L,亚硝酸盐小于0.1mg/L。
温度:适宜水温为15~25℃。
大多数水蛭能长时间忍受缺氧环境。在氧气完全耗尽的情况下,医蛭可存活3天,黄蛭可存活2天,这可能是体内共生菌进行厌氧呼吸的结果。因为即使没有外界氧的进入,蛭假单孢杆菌也可通过发酵分解蛭类体内贮存的血液等营养成分,在短时间内维持蛭类的生命活动。但一般情况下,水蛭多生活在含溶解氧0.7毫克/升的水域里,低于一定的溶氧度时,水蛭就纷纷钻出水面,爬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在空气闷热,低气压的天气,水中的溶氧量较低,水蛭表现出不安并向水面或岸上移动,所以利用蛭类的这种行为可预报天气变化。
水蛭养殖环境管理与水质管理同等重要,直接关系到水蛭的高、低生长速率。简而言之,良好的PH值,充足的氧气,充足的微生物。
细菌大量繁殖,消化水中的氧气 ④温度越高,氧的溶解度越低,但是水蛭及其他生物代谢能力提高,耗氧增大;⑤水中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含量高,也会大量消耗氧气。
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意识到肥水养殖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不懂的肥水,盲目肥水,最后导致水过肥出现了倒藻的现象。水体的肥度:能见度20-30cm。
日本医蛭对DDT有相当于某些蚊、蝇的耐药性,DDT浓度大于100时才有把它杀死,结果表明有16%的DDT被其吸收。在日本医蛭的提取物中有49%的DDT脱氣化氢而成为无毒的DDE。鉴于这种情况,采集药用水蛭时应选择无污染、无化肥、无农药残留的水域,以提高其药用的质量。同样,养殖水蛭也应选择无污染,无农药、无化肥使用的场地进行,否则会使养殖的水蛭因水质不适而外逃或造成大量死亡。
由水蛭养殖对水质PH值有严格要求,需保持中性偏微酸性。引出的思考,延展至水蛭养殖需控pH,微酸环境促生长。
古语云,“养鱼先养水”,这句话在养殖水蛭时同样适用。水质是水蛭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pH值的控制。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详细解析如何通过微酸环境促进水蛭的生长。
案例背景:打造生态水蛭养殖基地位于我国某地,张老板经营着一家水蛭养殖场。他深知水质对水蛭生长的重要性,于是决定从源头把控,打造一个生态型水蛭养殖基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老板在选址时,特意挑选了靠近山区的湖泊,以确保水质清新。
张老板了解到,水蛭适宜在微酸环境中生长,pH值在6.5-7之间最为理想。因此,他开始尝试调整养殖水体中的pH值。他利用当地的酸性土壤,将部分土壤放入水体中,以降低pH值。同时,他还定期监测水质,确保pH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成效显著:水蛭生长旺盛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张老板的养殖基地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蛭的生长状况也日益好转。与以往相比,水蛭的成活率提高了20%,生长速度也加快了30%。此外,水蛭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显著。
张老板了自己的养殖经验,发现以下关键点:
选择靠近山区的湖泊,确保水质清新。
利用酸性土壤,降低水体pH值,创造微酸环境。
定期监测水质,确保pH值在适宜范围内。
加强养殖管理,提高水蛭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张老板的养殖基地的成功,吸引了众多同行前来学习。他计划将这一生态养殖模式推广出去,帮助更多养殖户提高水蛭养殖效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酸环境养殖水蛭将成为一种趋势,为水蛭养殖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