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织金县白泥乡200亩竹荪种植,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本网讯,近日,贵州织金县白泥乡大坝村竹荪基地里,一片片竹荪长势喜人。据了解,该基地是2014年由织金县扶贫办和织金县天虹竹荪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600万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的;基地共有大棚315个,占地面积200亩,涉及农户80户162人,农户采取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分红,入股农户每月可分红5400元;基地还有效解决了60余人的就业问题,就业人员每月收入高达4800元。

织金县白泥乡200亩竹荪种植,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数据统计,2018年,织金县培育竹荪菌种1.2亿瓶,种植竹荪2万亩,产量达200吨,产业总产值达11.96亿元,覆盖贫困人口4.68万人,直接带动1.6万余名群众增收。

“织金县芳洲红托竹荪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段家芳说,基地用工,贫困户优先。在织金,像芳洲红托竹荪发展有限公司这样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竹荪制种、种植公司和合作社有16家。”

织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德山介绍,为群众撑起“致富伞”的红托竹荪原产地是织金,1986年经过人工驯化栽培成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因其具有优美体姿、清香气味和丰富营养而被誉为“真菌皇后”、“真菌之花”。

近日,笔者在织金县白泥乡大坝村竹荪基地看到,到处都是采摘工忙碌的身影,大棚里重重叠叠布满了竹荪蛋和花裙似的竹荪,一片丰收景象。

时下,正是播种的好时节,在织金县白泥镇的田间地头,农户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竹荪种植,播撒增收致富希望。在张勇的带领下,银碧村越来越多群众了解竹荪种植产业,在学习到相关种植技术后也纷纷开始着手种植,种下致富新希望。

近日,走进织金县少普镇中山村林下仿野生竹荪种植示范基地,茂密的树林下,环山林梯级而上,一列列地垄整齐排列着。据悉,近年来,少普镇充分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坚持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即使清晨已经采摘了一批竹荪,但仍然能看到还有不少竹荪相继破壳而出,白色菌杆上撑开着白色的菌裙,犹如穿着纱裙的仙子。

紧紧抓住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织金县坚持“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竹荪产业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织金县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种竹荪种植技术培训班1000余期,共培训农民技术人员、种植农户20万余人次,逐渐形成了一张...

据了解,该基地是2014年由织金县扶贫办和织金县天...

织金县白泥乡,一个被绿色环绕的小村庄,近年来因竹荪种植而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片土地上,农民们找到了一条全新的增收路径。

合作共赢,共筑致富梦
织金县白泥乡200亩竹荪种植,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技术引领,收获希望 数据见证,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助力产业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