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育雏期饲养管理,关注雏鸡生长、健康与成活率
育雏期是火鸡养殖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雏鸡的生长、健康和成活率。
根据火鸡生长发育和高产的特点要求,育成期又可分为火鸡促进生长阶段和限制生长阶段。这两个周龄成活率较高,管理可以粗放型,一般应转入地面,塑垫平养。
1. 光照阳光对雏鸡的健康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增进雏鸡的食欲,促进新陈代谢,维持骨骼正常发育,提高生命力。育雏期光照遵循的原则为:采用弱光避免强光,以防发生恶癖;二是光照只能减少不能增加,小母鸡性成熟过早,提前产蛋;三是补光照要稳定,不能时长时短,否则易造成刺激紊乱,失去光照作用。
前3天,育雏室内温度维持在35℃,4~5日龄时温度为33~34℃,6~7日龄温度为31~32℃,以后逐步缓慢下降,直到脱温为止。育雏前7天,如果温度偏高,雏鸡饮水多,拉稀粪,张口,喘息,容易脱水。如果温度偏低,不利于卵黄吸收,容易引起感冒,当雏鸡扎堆取暖时,容易发生挤压致死。
育雏室内相对湿度为前高后低。前期相对湿度可保持在65%~70%,后期相对湿度为50%~60%。如果湿度偏低,雏鸡体内剩余的卵黄吸收不良,饮水过多易发生下痢,毛生长慢,无光泽,脚趾干瘪。如果湿度偏高,雏鸡毛污秽,凌乱,食欲差,垫料湿,易患疾病。
整个育雏期,火鸡应以圈养为主,尽量不要散放,以防暴风骤雨的突然袭击而降低成活率。如饲养量较小,晚上仍要将雏鸡放进较大的纸壳箱内,以防晚间气温骤降。
进雏1周前对圈舍、环境和用具用消毒液进行喷雾和浸泡消毒,进雏前两天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按1:2的比例对圈舍的墙壁和空气进行熏蒸消毒。
饲养密度关系到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如果密度小,效果好但不经济。密度大,鸡群拥挤采食不够,因而雏鸡生长慢,群体发育不够整齐,易感染疾病和发生啄癖,死亡率高。一般地面平养第一个月以每平方米20~25只为宜。
初生雏火鸡的给温标准要比一般的家雏鸡高,温度要求达到36~38℃,以后每星期下降3℃,直至脱温为止。
四、开食与饮水第1次喂食的时间为出壳后的12~24小时,或者是在饮水后2~3小时。开食的饲料应新鲜,颗粒大小适中,易于啄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常用的有粉碎的玉米、小米等,有条件的可以把这些饲料炒熟饲喂。火鸡喜食洋葱、蒜苗、莴苣、韭菜等辛辣食物,可将其切细后取少量拌入饲料内,训练雏火鸡啄食。
五、注意事项1. 饲养户应严格按照上述指南进行操作,以确保雏鸡健康成长。
3. 注意观察雏鸡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育雏期 | 温度 | 湿度 | 光照 |
---|---|---|---|
0-8周龄 | 35℃ | 65%~70% | 弱光 |
9-18周龄 | 33~34℃ | 65%~70% | 弱光 |
19-28周龄 | 31~32℃ | 50%~60% | 弱光 |
4、为防止雏火鸡啄斗,减少饲料浪费,育雏期间还需对雏火鸡进行断喙处理。断喙方法包括电热和冷却两种:电热断喙使用专用断喙器或45瓦/75瓦电烙铁,将烙铁头打薄代替;冷却断喙则需将雏火鸡的喙部浸入冷水中。此外,强雏弱雏应分开饲养,既有助于弱雏恢复健康,又能避免弱雏中的带菌者造成危害,提升育雏成活率。出壳后的第一天,幼雏最好在孵窝中度过,火鸡养殖的育雏期饲养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
雏火鸡进入育雏室后,待鸡群稳定,应立即给予清洁卫生的饮水。初次饮水中可以添加葡萄糖或多维,也可以不添加。1~3日龄,可将青霉素、链霉素加入冷开水中,预防雏火鸡的葡萄球菌病和白痢病。饮水器或水槽数量充足,分布均匀,高度适中,便于雏火鸡饮水。
鸡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雏火鸡的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都有很大关系。在养鸡生产中,必须抓好雏火鸡的饲养管理,提高育成率,增加养鸡经济效益。合理掌握雏火鸡的饲养密度,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养殖户对雏火鸡管理稍有疏忽,极易使雏火鸡染病或冻饿导致大批死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