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野生中华鲟今起程进京,开启历史性迁徙之旅
记者看到,两位下池的工作人员将担架慢慢浸入池水,悄无声息地将担架移至鲟鱼下方,缓缓抬起,固定住鱼体。消毒过的棉球轻轻擦拭鱼身,为即将踏上征途的国宝进行全身清洗和按摩。洗澡之际,工作人员为中华鲟注射营养液和维生素,确保其健康出发。
与此同时,氧气瓶被吊装至卡车上,输氧管伸入运输箱,确保运输途中鱼的呼吸正常和情绪稳定。昨天,这条身长3.2米的“过江龙”在湖北荆州长江水利研究所太湖基地度过最后一天,今天中午,它将住进充满新鲜氧气和太湖清澈湖水的“豪华单间”,踏上进京之路。
北京:国内最大野生中华鲟厚福的动物园生活。这条巨型中华鲟将成为北京海洋馆的新成员,与已抵达的14尾中华鲟共同生活。
工作人员透露,去年11月15日,渔民在长江流域误捕了这头巨型野生中华鲟。中华鲟被誉为“水中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现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迁徙信息 | 详情 |
---|---|
出发时间 | 今天中午 |
目的地 | 北京海洋馆鲟鱼馆 |
运输方式 | 特制运输箱,全程高速 |
预计到达时间 | 周日下午 |
为确保运输途中鲟鱼的健康,专家们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运输箱内特制药水浸泡消毒,沃尔沃大卡车内外清洗,海绵块紧贴四壁,防止鲟鱼在运输途中受伤。
此次中华鲟进京,旨在提高公众对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唤起全社会对中华鲟等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关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历史性的迁徙之旅圆满成功。
据长江所专家刘博士解释,由于要保证运输途中水箱水质清洁,出发前不会给中华鲟喂食,以免排泄物污染水质。此外,中华鲟繁殖期过后进食本身就少,再加上要适应新环境,它可能会在三个月之内拒绝进食。不过依靠自身积聚的脂肪和营养,中华鲟在半年内都可以不吃任何东西存活。
昨天下午2点,记者随专家来到了太湖基地的鲟鱼繁育场,在最大的水池边,记者第一次见到了号称“水中熊猫”的国宝——巨大的野生中华鲟。只见在注满了太湖水的大圆池里,一条如成年海豚大小的黑褐色巨鱼正在悠闲地游来游去。
说完了巨型野生中华鲟今起程进京,开启历史性迁徙之旅。,接下来聊聊中华鲟迁京,开启生态保护新篇章。
在湖北荆州长江水利研究所太湖基地,一场特别的“搬家”仪式正在进行。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给一条身长3.2米的中华鲟进行全身清洗和按摩,为它的进京之旅做好准备。这条被誉为“水中活化石”的珍稀鱼类,即将踏上新的生活篇章。
精心呵护,确保安全在清洗过程中,工作人员为中华鲟注入了两针“补品”,一针是高能量的营养液,一针是维生素。消毒清洗工作完成后,一个一人多高的氧气瓶被吊装到卡车上,12条输氧管伸入运输箱水中。专家表示,在运输途中,将根据鱼的情况多次补充氧气,以维持鱼的呼吸正常和情绪稳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