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河蟹塘出现浑水现象,影响养殖
作者:茶韵田园•更新时间:12小时前•阅读3
7月中旬,因为河蟹四壳接近尾声,大雨过后,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日常的塘口服务中发现,养殖池塘用水除了白浑、泥浑外,还有不少水体出现水色过浓,呈黄绿色或浓绿色。那么,针对这类水质,我们该如何认识和处理呢?
黄绿色的水是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其水色稳定且营养丰富。只是,这种水色还会使螃蟹一次二次壳出现脱壳不遂、软壳甚至死亡现象。想要搞定这趟浑水,必须先搞清楚你的塘为什么会浑。
浑水原因分析原因 | 具体表现 | 解决方案 |
---|---|---|
轮虫等水体虫大量滋生 | 池水清瘦,争夺水中氧气,造成池体缺氧,水体浑浊 | 在进水口装上120目以上的纱网,防止轮虫随外源水打进来 |
长期浅水位养殖 | 昼夜温差大,水体垂直混合流转,底部泥沙有机质翻动到水体里,导致反复浑浊 | 清塘时晒干塘底,选用生石灰200-250斤/亩清塘,使底质充分氧化 |
春季早晚温差大 | 池塘上下水体对流,雨水多发,塘埂上的泥土被冲入池中,易引起水浑 | 加强塘埂防护,避免泥土冲入池中 |
对处于第一次蜕壳高峰期的河蟹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并造成3月底4月初蜕壳的河蟹拉腿、背壳蜕不出来。第二次蜕壳不遂是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如持续低温引起的河蟹食欲不足,肥水方法不当引起的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超标,青苔和水草疯长引起的pH值过高,板田上水前低水位、小水体引起的溶氧不足,新塘口的农残等因素综合叠加。
近期,大部分池塘开始出现水浑现象,长期水浑易导致水草生长受限、容易上脏,草上易长青苔,处理不当引起水体缺氧、水质变差,从而影响河蟹生长。因此,水浑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一大难题。
某养殖户在5月份发现河蟹塘出现浑水现象,经分析,原因是水体中轮虫数量过多。通过在进水口装上120目以上的纱网,防止轮虫随外源水打进来,问题得到了解决。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河蟹生长状况明显改善。
五月份河蟹塘出现浑水现象,影响养殖。的内容告一段落,接下来是五月河蟹塘浑水,养殖难题待解。
长期浅水位养殖,会导致水体垂直混合流转,使底部泥沙有机质翻动到水体中,引起反复浑浊。这种情况下,塘口处理不当,会导致水草生长受限,水质变差,对河蟹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底质问题与水浑底质问题是导致水浑的重要因素之一。清塘时,建议养殖户使用生石灰200-250斤/亩进行消毒,充分氧化底质,减少水体浑浊。
温差大与水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