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叶斑病:海棠叶片出现不规则褐色斑点
严重时,叶片萎缩干枯,花小而少,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开花和观赏。主要叶部病害包括白粉病类、锈病类和叶斑病类。
病害类型 | 症状 | 防治方法 |
---|---|---|
白粉病类 | 叶片出现白色粉末状物 | 喷洒杀菌剂,如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
锈病类 | 叶片出现黄色粉末堆,夏秋季出现红黑褐色突起 | 使用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
叶斑病类 | 叶片出现不规则褐色斑点 | 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
海棠叶斑病常引起植株提前落叶,造成秃枝,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观赏效果。寄主包括毛96、新疆杨、青杨、柳树、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等。
贴梗海棠属阳性树,性喜肥沃、湿润、排水好的土壤,喜温暖但也能耐寒。只要稍加管理,施肥不要过量,就能花繁叶茂,可地栽、盆栽,也可作盆景。
症状:西府海棠的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斑点,颜色可能为黄色、棕色或黑色。细菌性病害如细菌性叶斑病,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
防治方法:在贴梗海棠发病期,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200的波尔多液,半月喷1次。贴梗海棠避免与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同植。
灰霉病:症状为叶片、叶柄、花梗和花瓣均可发生此病,发病初期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
美人蕉条斑病:症状为叶片出现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成圆形黄色病斑,后期变成黑色。
毛叶枣黑斑病:症状为叶片、叶柄、嫩枝上均可受害,4月上中旬到5月上旬,叶片正面产生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成圆形黄色病斑,后期变成黑色。
秋海棠非常容易感染叶斑病,病症一般出现在秋海棠叶片边缘、叶尖和破损叶片的叶脉上。秋海棠叶片灰霉病经常发生在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茎处与...
入秋以后,天气渐渐转凉,在此时节里,害虫潜伏范围大,繁殖快而量大,为害性最大,为害期最长的是红蜘蛛次为夜间从地下钻出剪断幼茎枝叶的地老虎嗜食幼根、根毛和根尖病害在此时也有相当大的危害,各类叶部、枝干病害也需要重点防治。
病斑近圆形或多角形,暗褐色。病重时,叶片上密生病斑,相互汇合,使整树受害。湿度大时,病斑上会长出绒状黑色小点。
玉簪炭疽病:叶片病斑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大小不一,合并后成大斑,灰白色至灰褐色或褐色,边缘色较深或红褐色,外有黄绿色晕圈,斑上有小黑点。
如不防治,海棠可能在7月份叶片就落光,并可能出现二次开花;如防治及时,海棠叶片可保留到霜冻期。竹节海棠得了细菌性叶斑病。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呈白色斑块,随后斑块不断扩大,20多天后,白色斑块转为褐色斑块,叶片逐步焦枯脱离。
绿色守护,海棠叶斑病的克星在我国的园林景观中,海棠以其艳丽的花朵和优美的姿态,成为了许多园林设计师的宠儿。只是,海棠叶斑病这一病害,却常常让人们对这一美景望而却步。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个关于海棠叶斑病绿色修复的案例,看看如何让海棠重焕生机。
案例分析:西府海棠的绿色救赎位于我国某城市的公园内,有一片美丽的西府海棠林。只是,近年来,这片海棠林却受到了叶斑病的困扰。叶片上密密麻麻的病斑,让原本郁郁葱葱的海棠林变得凄凉。面对这一困境,公园管理部门决定采取绿色修复措施,拯救这片海棠林。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如捕食螨、食蚜蝇等,以降低病原菌的传播。
物理防治定期修剪病枝,清除病叶,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生物农药,如木霉菌、波尔多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实施过程:细致入微,确保效果在实施绿色修复过程中,公园管理部门严格执行以下步骤:
监测病情定期对海棠林进行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株。
生物防治在适宜的时期,释放捕食螨、食蚜蝇等天敌昆虫。
物理防治组织人员对病枝、病叶进行清理,并集中销毁。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选择生物农药进行喷雾防治,确保不伤害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绿色修复,海棠林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病斑数量减少,海棠树的生长状况逐渐恢复。据统计,海棠林的平均叶片健康率提高了30%,观赏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因为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修复已成为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手段。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绿色修复技术,为我国园林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