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畸形菇形成原因复杂,包括环境、营养、病虫害等因素
平菇,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畸形菇的问题。畸形菇的形成原因复杂,涉及环境、营养、病虫害等多个方面。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
平菇可利用的营养丰富,包括木质类和纤维质植物残体。人工栽培时,常用的培养料有废棉、棉籽壳、玉米芯等。这些材料产量较高,其他农林废物如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等也可利用。
环境因素 | 影响 |
---|---|
空气 |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需充足氧气。缺氧时易形成畸形菇。 |
光 |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但子实体形成需要光照。光照不足或过强均可能导致畸形。 |
湿度 | 菌丝体生长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宜,出菇期以70%~75%为宜。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生长。 |
酸碱度 | 适宜pH值5.4~7.5,实际栽培中常加入生石灰调节酸碱度。 |
病虫害也是导致平菇畸形的重要因素。常见的病虫害有菌丝病害、子实体病害等。防治病虫害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选用健康菌种、合理用药、加强通风等。
畸形菇的类型及防治方法畸形菇类型 | 原因 | 防治方法 |
---|---|---|
高脚菇 | 菇房缺氧、光照不足、温度偏高 | 加强通风,调节光照和温度 |
瘤盖菇 | 菇体发育温度过低,持续时间较长 | 调节菇房温度,促进菇体生长、发育、分化 |
菜花菇 | 菇床或菇房喷洒高浓度农药、有害气体 | 慎用农药,加强通风换气、排出有害气体 |
萎缩菇 | 湿度过大、通风过强、营养失调 | 控制湿度,合理配比培养料成分 |
珊瑚菇 | 通风不良、光照极弱、氮源欠缺 | 加强通风和光照调节,添加氮源 |
②生长环境
平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菌丝体在塑料薄膜覆盖下仍能正常生长,即便是在密封的菌种瓶中也能生存。在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下,菌丝体的生长更为旺盛。只是,子实体的形成、分化和发育则需要充足的氧气。氧气不足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子实体不易形成。
③空气管理
平菇的畸形问题主要源于菇房缺氧。原基形成期对氧气需求不高,但进入珊瑚期后,若菇房通风不足,缺氧现象会严重影响菌盖的正常发育,导致长柄状畸形。菇房光线较弱会加剧高脚病的程度。
④光照条件
⑤湿度控制
菌丝体生长的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佳,生料栽培时,基质含水量过高会导致透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出菇期以70%~75%的含水量最为适宜,大气相对湿度在85%~95%时,子实体生长迅速。
⑥酸碱度
平菇菌丝在pH值3.5~9.0范围内均可生长,但最适宜的pH值为5.4~7.5。在实际栽培中,常通过加入生石灰来调节酸碱度,以抑制霉菌滋生。
⑦温度调节
不同品种的平菇对生长温度的要求不同,但多数品种在5~35℃范围内均可生长,20~30℃为适宜温度范围。低温和中低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中高温类和广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左右。
平菇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硫化物、乙炔等不良气体敏感,高浓度时会导致子实体停滞生长、畸形甚至枯萎。此外,平菇对敌敌畏过敏,使用敌敌畏后,子实体会向上翻卷形成“鸡爪菇”。
⑨案例分析
在某平菇种植基地,由于菇房通风不良,导致部分平菇出现高脚病,菌盖发育受阻。通过加强通风,调节光照和温度,以及合理控制湿度,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⑩未来展望
因为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平菇畸形防治策略将更加多样化,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同时,通过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有望培育出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平菇新品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