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蛀果虫:一种危害龙眼果实的害虫
在阳光明媚的果园里,龙眼树如同绿色的宝石,挂满了金黄的果实。只是,在这美丽的背后,有一群隐形杀手正在悄悄地侵蚀着这些珍贵的果实——那就是龙眼蛀果虫。
龙眼蛀果虫,一种专门危害龙眼果实的害虫,其幼虫会蛀食果实内部,导致果实内部空洞,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被蛀果虫侵害的龙眼,外观上可能看似完好,但内部却已腐烂不堪,对果农的经济损失极大。
特征 | 描述 |
---|---|
成虫体长 | 约15毫米 |
翅展 | 24~33毫米 |
体色 | 黄褐色 |
前翅 | 有清晰的褐色基横线、内横线、中横线和外横线 |
后翅 | 棕黑色宽带 |
在果实成熟期,每隔3天摘除一次树上的虫害果和捡拾地上的落果和烂果,并集中掩埋在50cm以上的深坑内压实。
对于落果、烂果多而未及时清除的果园,每隔2个月进行一次土壤处理。
冬耕土壤,消灭越冬虫蛹。
使用5%辛硫磷颗粒剂撒施,0.5公斤/亩。
使用45%马拉硫磷乳油500~600倍、48%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在土面泼浇。
使用1.5%灭蝇胺颗粒剂1公斤拌沙15公斤在果园土表撒施。
龙眼蛀果虫是龙眼果树的一大害虫,对果农的经济损失极大。了解其危害、形态特征和防治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护龙眼果树,让果园重现生机。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龙眼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果树,其果实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龙眼蛀果虫的侵害给果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种害虫以其独特的生命周期和繁殖能力,对龙眼果实的产量和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龙眼蛀果虫的成虫体长约15毫米,翅展24~33毫米,体背和前翅正面呈黄褐色。前翅外缘弧形,有清晰的褐色基横线、内横线、中横线和外横线。幼虫则体长约6毫米,以果皮下浅处为食,被害处形成褐色干疤,疤上有少许虫便。
在果实成熟期,我们每隔3天摘除一次树上的虫害果和捡拾地上的落果和烂果,并集中掩埋在50cm以上的深坑内压实。同时,对于落果、烂果多而未及时清除的果园,每隔2个月进行一次土壤处理。药剂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撒施,0.5公斤/亩;或者45%马拉硫磷乳油500~600倍、48%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在土面泼浇。
利用专用引诱瓶在树冠阴蔽处挂置,每20~30天加专用引诱剂2毫升。当专用引诱瓶每瓶每周诱虫达10头以上时,在田间放置诱饵诱杀成虫。
引入天敌昆虫,如捕食性瓢虫、寄生蜂等,以降低龙眼蛀果虫的种群密度。
通过上述综合防治措施,我们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龙眼蛀果虫的侵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果实产量和质量得到了保障。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防治方法,为我国龙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