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村依托当地资源,发展黑山羊产业
地质村,一个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的村落,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走出了一条依托黑山羊产业助力村民脱贫致富的新路。
据了解,扶贫工作队对地质村委会开展了“两个摸底”,对淮山、甜玉米、红心蜜柚、甘蔗和水稻新品种的适用性等进行调查摸底,为明年改种打基础。
新华网重庆12月9日电大足黑山羊产羔率高、肉质鲜美,是重庆大足区带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靠养黑山羊脱贫的唐成刚信心满满。
新模式延伸产业链“在地质村的帮扶中,要通过能人带动,构建科学的生物链、产业链,努力发展循环经济。”10月29日,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到地质村调研时提出。
合作社助力产业升级地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敬程介绍,以前村里主要经济来源是橡胶、甘蔗、木薯。由于这“老三样”市场价格低,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在邦溪镇6个行政村中倒数第一。村里有134家贫困户、贫困人口545人。
年份 | 贫困人口 | 人均收入 |
---|---|---|
2013年 | 545人 | 倒数第一 |
2020年 | 50人 | 大幅提升 |
近日,记者在地质村采访时,遇到正在举办“山羊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培训。“这是我第四次参加技术培训了,很实用。”村民谭昌岭深有体会地说。
扶贫又扶智提振精气神为推动地质村脱贫致富,2014年以来,省农业厅、海南日报社对该村进行精准扶贫,共派驻3名干部组成工作队,经过市场调研,结合资源优势,引导村民们发展黑山羊产业。
黑山羊市场前景广阔据了解,海南黑山羊市场年需求量140多万只,缺口约62万只。目前地质村黑山羊种羊存栏量有300多只。一个养殖黑山羊的专业村呼之欲出。
他巧用山地资源,成立合作社养殖黑山羊,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这是在优酷播出的生活高清视频,于2020-06-06 17:19:35上线。视频内容简介:他巧用山地资源,成立合作社养殖黑山羊,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更是依托生态优势融合“三大产业”齐发展,全方位全力助推村民脱贫致富。针对很多农户的山茱萸果干在树上无人问津的问题,村里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山茱萸,并建立加工厂,将山茱萸加工成果干、茶等产品,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效显著省农业厅和海南日报社指导地质村,探索出新的扶贫模式。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中,该村已有37户贫困户以土地、劳力、现金为股份,加入白沙神鳌岭野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每户每年认领2只小羊饲养,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并负责回购。
黑山羊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因为黑山羊产业的不断发展,地质村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还吸引了外地游客前来参观体验。黑山羊产业已成为地质村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地质村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团队,为村民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合作社还投入资金,将玉米秸秆、水稻草、甘蔗叶等加工成饲料,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黑山羊的成活率和肉质品质。
市场拓展,拓宽销售渠道因为黑山羊养殖规模的扩大,销售问题逐渐凸显。地质村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当地超市、餐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利用电商平台,将黑山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19年,地质村黑山羊销售额达到20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发展黑山羊养殖的同时,地质村还注重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通过举办技术培训、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提振村民的精气神,增强村民的脱贫致富信心。如今,地质村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范。
面对未来,地质村将继续发挥黑山羊养殖的优势,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升产品品质,拓展销售渠道,让黑山羊产业成为村民持续增收的支柱。同时,地质村还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推动黑山羊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