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青鱼养殖需关注水质、饲料、病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青鱼,作为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品种,其养殖技术历来受到广泛关注。

青鱼养殖需关注水质、饲料、病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青鱼养殖技术要点一

青鱼养殖中,精养大多采用了大青鱼套养小青鱼的模式,推荐放养的标准为亩放每条3至4斤左右的青鱼190至220条,投放每斤6-10尾左右的小苗在30斤,另投1两左右的鲫鱼500至800尾,斤两的花白鲢150尾。这样的投放模式,可充分地利用调动池塘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减少病害。

养殖青鱼前的准备工作

在养殖青鱼前, 要进行池塘的清洁消毒,然后放养鱼种。根据水质、鱼吃食等情况进行投喂,并定时巡塘,及时调控好水质,加强鱼病防治。养殖环节包括翻土准备、池塘建设、青鱼苗种选购与放养、喂养管理、病害防治和采收与销售,每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

提供充足、均衡的饲料对青鱼生长至关重要。食盐在青鱼养殖病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青鱼养殖饲料配方解析:以青稞为主的阶段性饲料配比指南。青鱼精养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分析。

青鱼养殖中,病害防治要加强预防,青鱼鱼病较多,上半年以虫害和细菌性烂鳃为主,下半年以出血病为主,每年的清明前和中秋前后要严格杀虫和消毒,在高温期尤其做好预防工作。现在流行的疫苗可以有效防止青鱼病害的发生,注射疫苗保护力达到90%以上。

经过多年的养殖,用料经过多次的实践与调整,从以前的沉性料变为现在的膨化料较为适宜。一是增加了饲料的利用效率,降低了饲料的浪费,二是减少了对水质的污染,三是增加了产量与效益。现在市场上普遍使用的通威青鱼料8923、8926等都是较为理想的青鱼膨化料。

养殖户需关注水质,确保水体中浮游生物的适量存在,保持水色淡绿色。鲍鱼健康管理与病害防治策略。

环节 要点
水质肥度 适当的肥度,可以解决一部分天然饵料,同时藻类丰富的水体溶氧就更高,青鱼在水中氧高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快速生长。
肥水管理 池塘一般在清明前后肥水,鱼吃食就特别旺,同时要保障水肥而不老,须在5至10月不定期用生石灰与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关注天气变化,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和养殖对象的活动与摄食情况,对离群独游、游泳失衡、摄食异常、体色发黑或死鱼等情况,提早诊治、采取防治措施。

在众多的消毒杀菌产品中,鱼健康高纯度液态二氧化氯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无毒无害安全无残留成分的消毒产品,可以起到很好调节水质的作用。

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各草鱼、青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重点关注广东、广西、...

在一般情况下,要及时注入新的水源以便鱼体得到营养,如遇持续阴雨天气,应适当添加维诺霉清多矿补充多种矿物质,改善青鱼生长,提高生产性能。

未来,青鱼适合在水质较为清澈、富含氧气的水体中养殖。饲料质量:青鱼对饲料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优质的饲料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

青鱼养殖的技术要点二:青鱼多鱼塘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饲料资源丰富即可。青鱼养殖的鱼塘选址是养殖的基础条件,我们不能随意选择养殖地。我们在选择青鱼苗的时候一般会要求选择健壮的、没有病害、没有机械伤害的、抗病性强的优质的鱼苗。

青鱼养殖需关注水质、饲料、病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水质管理的重要性

水质管理在青鱼养殖中极为关键。水体中浮游生物的适量存在有助于维持水色淡绿色。清明前后是池塘肥水的好时机,此时鱼儿的摄食特别旺盛。同时,要确保水肥而不老,需在5至10月间不定期使用生石灰与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未来展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4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