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回升,河蟹养殖需警惕水质恶化及病原体滋生
因为4月第二蜕壳顺利完成,6月份初又迎来河蟹养殖的第三次蜕壳高峰期,做好以下几点,促进河蟹第三次蜕壳,提高其成活率,为后期的高产量赢在起跑线。
近日,因为气温的持续降低,许多塘口纤毛虫开始大量繁殖,附着于河蟹甲壳、鳃部、步足等部位,引起河蟹急躁、食欲下降、行动迟缓,严重的导致烂鳃、呼吸困难等现象,对后期成熟的螃蟹构成较大危害,甚至导致死亡。
今年由于气候和后期管理等原因,许多塘口已经出现纤毛虫爆发现象,特此提醒广大养殖户,需警惕水质恶化及病原体滋生。
一、做好“降亚硝酸盐”工作五月份下旬,部分青苔死亡腐烂,耗氧严重、连续阴雨天气比较多,水草光合作用弱等,底层水体形成一定的“氧债”导致底质变化,亚硝酸盐指标偏高,对河蟹生长产生严重影响。
二、纤毛虫的防治寄生于河蟹身上的纤毛虫主要是三种: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多发于高密度养殖水体,养殖后期气温的降低,水体有机物浓度高,加上长时间不换水,导致纤毛虫大量繁殖。
纤毛虫种类 | 特征 | 防治方法 |
---|---|---|
累枝虫 | 体型较大,呈树枝状 | 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
钟形虫 | 体型较小,呈钟形 | 使用硫酸铜进行杀灭 |
斜管虫 | 体型细长,呈斜管状 | 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 |
因为气温的回升,蟹塘问题也陆续出现,通过走访市场发现,今年病害出现的时间较往年提前了一些,在这一阶段很多从业者只关注到塘口水、草、底的...
河蟹养殖中的水质与水草、藻相、溶氧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因此,养水、护草、改底、培藻协调管理很重要。要想养好活爽的水质,必先培出优良的藻相和健壮的水草。
四、注意事项1.发现河蟹蜕壳,虫子再多都不能杀灭,杀虫药刺激性强,会让蜕壳河蟹死亡。可以采用灯火诱捕方式。
2.随时带水到店里检测水质指标,发现水质指标不符合标准的要及时处理。
3.如发现水质恶化,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增氧、换水、调整饲料等。
河蟹养殖池塘中,三种或三种以上水草是养殖高产的关键。但前期量过多并非高产的关键,反而会抑制池塘水温。水花生和伊乐藻前期过多,后期生长过剩,费工费事。
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气温水温适宜,是河蟹生长的最后冲刺阶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年底的产量。此阶段也是河蟹发病高峰时段,切不可掉以轻心。具体应做好以下四点:一是水质调控;二是及时清理池塘中的残剩饲料等废物;三是加强注排水;四是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黑鳃病病原:由气单胞菌引起,尤其在养殖中后期,池塘生态环境差,水质恶化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河蟹池塘养殖的水质管理至关重要。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是关键。只有做好水质管理,才能确保河蟹健康生长,提高产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