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返乡创业,养鸵鸟成为新趋势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战略,也是青春建功大舞台。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大地上,越来越多的青年农创客正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乡村振兴故事。

返乡创业,养鸵鸟成为新趋势

在宁波,就有这样一群新农人,他们用专业知识、独到眼光,将技术、电商、文旅与农业巧妙融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致富之路。

8月18日,竹溪县汇湾镇双竹园村,张伟养的驼鸟好奇地从鸟棚里探出头来寻找食物。像往常一样,张伟把鸵鸟赶往鸟棚后,开始准备饲料。

"驼鸟好养,适应性强,一只鸵鸟的收益有6000元左右!"张伟说,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养殖的第一批鸵鸟已经开始产蛋,“市场上,一个鸵鸟蛋能卖100多元。”

半年过去,第一批驼鸟开始产蛋了。他大胆追加投资,又运回了100只小鸵鸟,目前长势良好。

"今年,驼鸟园可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纯利润10万元。"张伟告诉记者,从市场行情分析,鸵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毛、皮、肉、油、蛋都受市场欢迎,羽毛、骨骼、蛋壳等可加工制成工艺品,鸵鸟本身还可作为观赏动物供游人观赏。

2014年,张伟拿出打工积攒的十几万元钱,又向竹溪农商银行申请了5万元贷款,凑足20余万元创业资金。

初次创业,张伟选择的就是驼鸟养殖项目。2014年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劳动强度大,而且工资待遇低。他的梦想是回乡开创自己的事业,勤劳致富。

在贵州打工期间,他对朋友养鸵鸟的事很感兴趣。通过考察,他发现老家汇湾镇的气候、日照等条件非常适宜养殖鸵鸟。驼鸟对生存的地理条件要求较低,在自然环境中正常生产、繁殖,不占用耕地,还可以充分利用荒地、丘陵、坡地。

鸵鸟养殖基地建在半山腰上,为了防止老鹰、野猪、黄鼠狼的侵袭,张伟在鸟棚旁边建了一间小屋,晚上自己住。只要一听到动静,他就赶紧起床,赶走来袭的动物。

建鸟棚、围栅栏、搭配食物,张伟干劲十足。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专门从贵州聘请了技术员,住在自己家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向技术员请教。

驼鸟养殖:新趋势下的生态养殖新模式

近年来,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而养鸵鸟,正是这一趋势下的一个亮点。

与传统养殖业相比,养鸵鸟具有以下优势:

优势 详细说明
经济效益高 鸵鸟的肉、皮、毛、蛋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市场需求旺盛。
生态环保 鸵鸟适应性强,不占用耕地,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技术门槛低 鸵鸟养殖技术相对简单,适合农村地区推广。

为了帮助更多农民了解和掌握养鸵鸟技术,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技术培训、资金支持等,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张伟的成功经验,正是这一趋势下的一个缩影。他的驼鸟养殖项目,不仅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通过分析返乡创业,养鸵鸟成为新趋势,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的核心内容,我们可以顺势引入更具深度的话题——鸵鸟养殖:生态创业新风向。

乡村振兴的大潮下,青年农创客们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将农业与电商、文旅等产业巧妙结合,走出了一条别开生面的创业之路。在宁波,就有这样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年,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农村这片沃土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让我们以张伟的驼鸟养殖项目为例,看看他们是怎样将生态农业与创业梦想完美融合的。

返乡创业,养鸵鸟成为新趋势

只是,创业初期,张伟也遭遇了不少困难。由于本地没有驼鸟出售,他从贵州遵义买回了60多只澳洲小驼鸟。因为缺乏养殖经验,60多只小驼鸟等运到家时,只剩下40多只了。仅此,张伟就损失了一万余元。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

张伟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结果。他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生态农业与创业梦想的美好结合。越来越多的青年农创客们正将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

未来,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农村这片沃土将会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