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育雏期鸵鸟管理要点:关注雏鸟生长发育

决定具体的管理方法,为雏鸟创造生长发育的有利环境。关键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育雏期鸵鸟管理要点:关注雏鸟生长发育
方面 具体内容
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初生雏鸟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既怕冷,又怕热,对温度非常敏感。因此,育雏期要求育雏室保温性能好。出雏的第1周要求温度控制在33%,第2周降至27-30℃,第3-8周再降至21-26℃。空气相对湿度以70%为宜。60日龄后可以脱温,脱温后的鸵鸟可到室外运动场活动。
科学饲喂 初生雏鸟消化系统不健全,其营养来源于体内的卵黄,可以满足48-72小时的营养需要。刚出壳的雏鸟并不饥饿,也不采食,不应强迫其采食。可以逐渐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应改喂生长期饲料。建议生长期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5%-16%。因为鸵鸟日龄增大,吸收利用粗纤维的能力逐渐增强,所以应尽可能让其采食青绿饲料。混合精料的饲喂量应加以限制,主要补充营养的不足。
环境卫生 保持运动场及鸟栏的环境卫生十分重要。生长期鸵鸟采食多,排粪便也多,而鸵鸟又有遇见什么都啄食的习性,如不及时清除粪便污物,被鸟啄食会引起消化道感染,发生疾病,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所以运动场要经常清除粪便、异物,定期消毒。
综合防疫 雏鸟机体抵抗力较差,容易患病,所以要采取综合防疫措施。除饲料要保证营养外,主要应加强卫生和消毒,饮水要保证清洁,饲料要保证新鲜不变质。尤其是夏季喂给雏鸟的草和菜,切碎后应尽快喂,不要存放时间过长,否则极易腐烂和产生亚硝酸盐。

George80雏鸵鸟从出壳到3月龄为育雏期。此期间的雏鸟由于各种生理机能尚未健全,抵抗力低,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饲养管理工作稍有闪失,都将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到育雏成活率,或使淘汰率增加。因此,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殖鸵鸟成败关键的一环。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育雏舍的通风、温度控制、湿度调节、卫生消毒等。育雏舍应打开窗户通风。冬季通风要避免对流,要使雏鸟远离风口,防止感冒。一般通风以闻不到氨味为准。如果鸵鸟饲养密度较大,室内排泄物多,产生的氨就多,会直接影响鸵鸟的生长发育。

在育雏过程中,为了提高育雏成活率和降低淘汰率,做好鸵鸟育雏的饲养和管理十分重要。

保温:育雏期保温至关重要,要根据雏鸟的日龄调整温度,确保雏鸟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

湿度:控制育雏室的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以保持雏鸟的健康。

通风:保持育雏室空气流通,确保新鲜空气的供应,同时避免对流风。

饲养管理:科学饲喂,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雏鸟的营养需求。

环境卫生:保持育雏室和运动场的清洁,定期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防疫措施:采取综合防疫措施,确保雏鸟的健康成长。

育雏期鸵鸟管理要点:关注雏鸟生长发育,确保充足营养和适宜环境。的部分结束,接下来是育雏期鸵鸟营养与环境优化策略。

一、精心打造育雏环境,育雏成功的第一步

在鸵鸟育雏初期,营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至关重要。例如,在江苏某养殖场,育雏室采用了双层玻璃窗户设计,确保了室内温度的稳定与湿度的适宜。通过精确的温度控制系统,将育雏室温度维持在33℃,随后逐渐降低至21-26℃。此外,湿度保持在70%,为雏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这一精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育雏成活率,还保证了雏鸟的健康成长。 二、科学饲喂,营养均衡,雏鸟茁壮成长

育雏期鸵鸟管理要点:关注雏鸟生长发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4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