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蔬菜大棚无冬眠蜈蚣养殖技术,探讨如何在不进入冬眠状态的情况下

一、蔬菜大棚建设

选择远离市区及人口聚居区的空地,搭建相当于日光温室模式的蔬菜大棚。顶部塑料膜上需加草苫子和塑料膜以保温,两边墙上开通风窗口。

蔬菜大棚无冬眠蜈蚣养殖技术,探讨如何在不进入冬眠状态的情况下
二、引种与投放

选择符合国家药用标准的四龄成虫,按4∶1的雌雄比例投放,每平方米500条,共计投放35000条左右。

三、蜈蚣的饲养与管理
阶段 管理要点
产卵及孵化期 保持20~28℃的温度,50%左右的湿度,避免惊扰,按时加水。
共育期 保持25~30℃的温度,60%~70%的湿度,提供新鲜蔬菜,防止高温高湿。
成虫期 保持25~35℃的温度,60%~70%的湿度,提供黄粉虫等饵料,定期巡视检查。
四、疾病防治

发现病体和死亡的蜈蚣要及时拣出,用阿莫西林水溶液喂食,防止疾病传播。

将蜈蚣放入盆中,用70~80℃的热水烫死,晒干后捆扎包装,存放于阴凉干爽处。

六、供水设施

设置饮水盘,底部铺水砂,在大棚内多设几处,保证蜈蚣饮水。

检查大棚内壁塑料膜,清除粘滞性灰尘或污物,及时修补破损处。

在大棚内种植蜈蚣喜欢的小青菜,如小油菜、小白菜等。

冬季升温是打破蜈蚣冬眠的关键,可采取煤火炉加热的方式供热。

十、

蔬菜大棚无冬眠蜈蚣养殖技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设施,可以实现蜈蚣的高效养殖,打破传统养殖的局限性,为蜈蚣养殖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建设蔬菜大棚是蜈蚣养殖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地块,搭建符合蜈蚣生活习性的大棚至关重要。安徽萧县的养殖户利用日光温室模式,在大棚顶部增加草苫子和塑料膜,实现高温恒温,为蜈蚣提供理想的生活环境。 引种是蜈蚣养殖的关键环节。选择生长速度快、周期短的四龄成虫作为种源,雌雄比例4:1投放,每平方米500条,确保种源质量。同时,注意投放密度,70平方米大棚投放蜈蚣约35000条。 蜈蚣喜食鲜活的黄粉虫幼虫,适量投喂,保持充足营养。投喂时间选择在蜈蚣活动高峰期,即晚上8-12时。同时,注意观察蜈蚣进食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 2. 繁殖管理 蜈蚣产卵期温度保持在20-28℃,湿度控制在50%左右。产卵过程中保持环境安静,雌蜈蚣会抱卵孵化,孵化期约40-50天。期间,注意控制温度、湿度,确保孵化顺利。 蜈蚣养殖过程中,需注意防治脱壳病、黑毒病等常见疾病。发现病体,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同时,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 成体蜈蚣采收以雄体和老龄雌体为主。选择个体肥大、健康强壮的蜈蚣,按4:1的雌雄比例选留种蜈蚣,其余作为商品蜈蚣。采收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5月份。 五、未来展望 蔬菜大棚蜈蚣养殖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为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养殖规模的扩大,蜈蚣养殖将为农民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蔬菜大棚无冬眠蜈蚣养殖技术,探讨如何在不进入冬眠状态的情况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4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