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种植助力群众脱贫致富,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目前,山楂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万多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50余户,年产鲜山楂5300万斤,亩均年收入达4000多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成为乡亲们眼中的致富新希望。
稷山县太阳乡小阳村向阳山楂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种植山楂脱贫致富,注册了晋楂稷商标,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广合作社首创的大金星断枝修剪法及以枝换果技术,使所产山楂果面光滑、颗粒饱满。
当日,周卓新一行冒着秋风细雨来到长垌村龙母屯梨形山楂种植基地,看到今年梨形山楂喜获丰收,果实累累,缀满枝头,周卓新十分欣喜。
在现场,周卓新向长垌村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韦火生详细了解梨形山楂果实特点、成熟期、种植规模及市场前景,并对韦火生通过辛勤劳作,认真钻研,自学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土专家”表示赞赏,鼓励他要不断积累种植实践经验,扩大山楂种植面积,带领更多的群众一起种植山楂致富。
从农民歌手到网红主播的这种转变,或许不为常人所理解。但“山楂妹”张月乔,用自己的名人效应,推动了家乡电商产业的发展,切实增加了农户收入。
为了更好的把家乡好物推销出去,张月乔成立了“山楂妹”品牌,搭建了“山楂妹优选小木屋”和“山楂妹网红孵化基地”。以自己的名字为品牌,将家乡特产山楂推向市场。
在听取导江乡汇报山楂特色种植产业发展情况和山楂产业发展规划后,周卓新对该乡近年来结合地域优势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表示肯定。
希望导江乡要充分发挥“土专家”在种植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服务到山楂产业发展中;要紧密依托种植大户在发展山楂种植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效应,有效调动千家万户种植山楂的积极性;把山楂种植户整合起来,抱团发展,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把服务发展的触角延伸到山楂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做大做强山楂特色产业,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创业致富。
山楂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山楂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
柳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卓新深入我县导江乡调研山楂特色种植产业发展情况。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一鸣、副主任廖能斌陪同调研。
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当地政府大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黄土高坡地理环境优势,采取党建引领、合作社推动模式,发展建起3万亩山楂基地。
而在“山楂妹”成名以后,棠棣峪这个普通的小山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原来的野山楂,也改为了精细种植,山楂种植就此成为村里的重要产业之一,带动了不少村民走向致富的道路。
近年来,当地发挥山楂种植面积大、品质好的优势,通过实施山楂果品冻干生产、山楂基地新品种引进、山楂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等措施,推进山楂品质提升。
带村民脱贫致富!食品企业延伸产业链山楂产业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简介:带村民脱贫致富!食品企业延伸产业链山楂产业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矩形备份 5 ...
山楂、奶牛、畜禽等特色产业,并将农业资源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10月12日,在临朐县寺头镇一家山楂加工厂内,工作人员在加工山楂条。
山,沃土盛开着“雪”花。如此景象主要是得益于刘杜镇依托特色资源,抢抓乡村振兴机遇,科学谋划、积极推动,规模连片发展“甜红子”山楂产业。
目前,全镇“甜红子”山楂面积已突破18000亩。南流泉村作为刘杜镇最早栽植“甜红子”山楂的林果专业村,如今,该村家家户户都靠着山楂致了富,同时,也促使该村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如今,“家家恋上山楂树,户户走上致富路”已成为刘杜镇引领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回顾完山楂种植助力群众脱贫致富,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的内容,下一步是山楂助农案例,乡村振兴新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