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冬枣种植成为致富新途径,助力乡亲们脱贫增收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冬枣种植正逐渐成为一条致富新途径,为乡亲们带来了脱贫增收的希望。

冬枣种植成为致富新途径,助力乡亲们脱贫增收
土壤与气候的完美契合

田保栋回来后,采集土样找农业部门测土壤,向专家请教……结果出来了:这里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宜冬枣生长。于是,他和其他村干部尝试着在10亩地种了1000棵冬枣树。

从失败到成功的转变

由于不懂管理技术,两年下来,不仅树的成活率低,而且活了的树也只长树不结果,有的甚至连树干也没长起来。看着这些“不结果”的枣树,有的村干部摇摇头,无奈地把树苗拔掉了,而田保栋没有退缩,他坚信素有“百果之王”之称的冬枣会扎根于这片适宜它生长的土地。

技术指导与丰收喜悦

于是他又一次踏上了沾化的客车去求破解“迷津”的良方,几经周折,他把一名冬枣技术员请到了村里。在技术员言传身教的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冬枣种植技术,严格按着技术要求进行管理,这些原来不结果子的树木神奇般的开始陆续结果,并喜获丰收,当年卖冬枣亩收入4000多元。

增收致富的渠道

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认真研究帮扶措施,引导李保云一家开辟增收渠道,助力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县农业农村局通过研究决定帮助李保云一家发展冬枣种植。

设施栽培与农民增收

设施栽培冬枣,每亩净赚2万元,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在这里劳作的人们,靠冬枣脱贫致富,大部分家庭的年收入都在十万以上。

冬枣协会的成立

为使冬枣产业健康发展,田保栋还按照“支部+协会”的模式倡导组建成了冬枣协会,他任会长,富有种植经验的宋朋海担任副会长。协会除在水、电等方面给种植户提供方便外,还实现引苗、嫁接、栽植、管理、治虫、销售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了种枣户的后顾之忧,促进了本村冬枣种植业的快速发展。

冬枣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

年份 种植面积 亩均收益 种植户数量
2018 200 7000 500
2019 300 8000 600
2020 500 10000 1000

这样的成绩也让当地千余户果农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更看到了通过社交电商脱贫致富的希望。平和蜜柚、沾化冬枣,这仅仅是未来集市开展“故乡计划”的其中一站,未来集市以后将继续深入全国各地农村,帮助各地农民售卖特产实现脱贫致富,同时为平台消费者带去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

在此之前,未来集市还曾深入山东沾化,这里被誉为“冬枣之乡”,种植冬枣是当地村民谋生主要手段。因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扶贫任务也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预计到2018年底,冬枣种植面积将达1.25万亩,通过建棚种植,亩产达1000公斤,亩产效益高达三万元,让大批家庭脱贫致富。如今,冬枣已经成为当地的农产品之一,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冬枣种植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力。让我们共同期待,冬枣种植这片希望的田野,为更多乡亲们铺就一条致富路。

田保栋回到家乡后,便着手采集土壤样本,寻求农业部门的检测,并向专家请教。土壤检测结果令人振奋:这里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对冬枣的生长极为有利。于是,他与村干部们决定在10亩土地上种植1000棵冬枣树。只是,由于缺乏管理经验,两年过去了,冬枣树的成活率低,即使成活的树木也只长树不结果,有的甚至树干都没能长起来。面对这些“不结果”的枣树,一些村干部选择了放弃,拔掉了树苗。但田保栋没有放弃,他坚信“百果之王”的冬枣定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他 踏上沾化的客车,寻求解决之道。经过周折,他请来了一名冬枣技术员。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田保栋逐渐掌握了冬枣种植技术,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管理。奇迹发生了,原本不结果的树木开始陆续结果,并取得了丰收。当年,冬枣亩收入达到了4000多元。田保栋靠冬枣致富的消息传遍了全村,村民们纷纷前来学习种植经验。为了帮助村民尽快掌握技术,他甚至以年薪8000元聘请了这名技术员进行长期的技术指导。有了技术的保障,冬枣树种植在该村迅速发展起来,收益也逐年增加。如今,该村种植面积已近百亩,其中一半进入盛果期,去年亩均收益超过7000元,远超传统农作物。

冬枣种植成为致富新途径,助力乡亲们脱贫增收

清河县谢炉镇孝义屯村的宋朋海种植了6亩冬枣,目前已挂果,长势喜人,预计今年能收入4万元。他兴奋地说:“这是我们村支书田保栋带领群众开辟的特色致富路!”

东营市河口区,富硒冬枣成为助农增收致富的果实。厚如牛皮的冬枣,以前在农村常用来喂猪,如今却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这些严格按照科学管理的果树,不但产量逐年增加,而且由于土壤、气候等原因,这里种植的果树结出的果实个头大、皮薄、汁水浓、口感好,因此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现在该村的冬枣除了在本地销售一部分外,大部分一上市就被石家庄、山东等地的客户抢购走了。去年平均价格达到每斤5元,最贵的卖到了每斤10元。

为了带动更多乡亲致富,刘铁成立了元和农庄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冬枣林从2005年的亩产500公斤提高到1300多公斤,冬枣销售遍及十几个大中城市,引领、带动周边村民500余人通过冬枣种植、销售走上了致富道路。

孝义屯村是传统的农业村,农民“一麦一棒”的种植模式沿袭多年,亩均收入不过千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穷则思变。如何让这些土地发挥更大的能量,使群众尽快富起来,成为村支部书记田保栋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一个问题。2000年,县里组织村支部书记到“中国冬枣之乡”山东沾化县参观学习,当田保栋看到沾化冬枣正如火如荼地发展,遍地冬枣,遍地市场,听着种植户的介绍,亩收入大多超万元,管理好的年均收入2万元,种枣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农民不在少数。他怦然心动,决定趟出一条“种冬枣致富”的路子来。

得益于冬枣种植带来的高效益,像塔吉·苏普尔革一样,比纳木村其他贫困村民们的收入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不仅摘掉了“贫困帽”,实现了稳定脱贫。

目前大荔冬枣种植面积共42万亩,年产值达65亿元,冬枣产业已经成为助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伏坡村支委委员、副主任秦天琪说:“我村目前基本上实现了人均一亩半冬枣,人均收入能达到4万元,冬枣产业在脱贫攻坚、农民增收的致富路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大荔县安仁镇着力做好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大文章,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发展以冬枣为主的优势产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4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