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我国大力推广嫁接大枣,绿化荒山

“要不是酸枣嫁接大枣,现在俺村人还爬不出穷窝。”赞皇县上马峪村村支书说。这个村共550多人,总共只有322亩耕地,而且全是“望天收”,好年景一亩地才收100多公斤麦子,根本不够吃。长满野生酸枣棵的4700亩山场成了村里人赖以生存的支柱。自上世纪80年代起,村民们就陆续进行酸枣嫁接大枣,至今山上的酸枣棵已嫁接了一半,仅卖青枣一项,全村年人均收入就达到了1500元。如今这个村人们不仅不再为吃饭发愁,还住进了新瓦房,有的户还盖起了二层小楼。

我国大力推广嫁接大枣,绿化荒山

就凭着酸枣嫁接大枣,目前,赞皇县212个行政村中有一半已成了大枣生产专业村,大枣收入占到了全县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仅在孟家庄镇22个村中就已有15个村搞起了酸枣嫁接大枣,承包荒山50亩以上的农户已达130多个,共嫁接枣树450万株。这些新嫁接的枣树半数以上已经挂果,不仅为山区农民带来了收益,更激发了人们开发荒山的热情。2001年,作为山区开发的一个主要模式,市政府提出3年中每年完成酸枣嫁接大枣2500万株。

平均个体略大于普通灰枣,口感上保留了普通灰枣的优良特性,而且树势强壮,花量大,自然坐果率高,丰产性好。通过红枣品种改良嫁接灰枣新星,可以提高红枣的坐果率、品质、商品果,减少劳动投入,降低管理成本,增加枣农经济收入。村民正在学习嫁接技术,铁干里克镇库尔干村的罗布庄子红枣专业合作社获得了红枣品种改良组织奖,合作社理事长王发山说:“我们合作社起带头作用,嫁接了100亩地的红枣新...

因为人们养生观念的不断提高,大枣作为鲜果的营养价值广泛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大枣种植户种植的积极性。

明年,我们还会继续推广这种嫁接技术,带领其他种植户一起增收致富。近年来,阿克苏市持续助力林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科技赋能上下真功夫,强力推进新技术在林果业领域的广泛运用,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柳源镇农业农村办主任冉凯选说:“我们扎实做好枣农培训工作,让枣农们通过掌握红枣嫁接技术,将优良品种的枝条嫁接到普通红枣树上,在保留原有树性的基础上...

多年实践证明,利用酸枣棵嫁接大枣,找专业队嫁接每株只需花费0.3元。若管理得当,当年就可挂果,第三年就可产青枣2至3公斤,每株收入2至3元钱,5年后进入盛果期,每年每株至少可收入10元以上。由于其投资少,见效快,如今利用酸枣棵嫁接大枣已成为我市太行山绿化的一个主要模式,也成了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出路之一。在10月14日召开的全市林业局长调度会上,我市又提出,今明两年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补贴酸枣接大枣,每年再嫁接5000万株。到2005年,实现山区农民人均100株枣树的目标。届时仅靠枣树一项,每年山区农民人均可增收1000元。

年份 嫁接枣树数量 挂果数量 农民人均收入
2001年 2500 1250 800
2002年 3000 1500 1000
2003年 3500 1750 1200
2004年 4000 2000 1400
2005年 4500 2250 1600

刚刚提到了我国大力推广嫁接大枣,绿化荒山,助力农民增收。,下面我们来说嫁接大枣,荒山变宝,农民笑开颜。

我国大力推广嫁接大枣,绿化荒山

在若羌县各乡镇的红枣地里,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忙着进行灰枣新星的改良嫁接。老坟村农民赵秀平感慨地说:“以前,就因为山上没水又长满了圪针,村里人谁也不愿包山。2001年,村集体出资嫁接了2000亩枣树共18万株。同样是400亩的一道沟,光头一年承包费就是300元,以后每年还要长,人们倒抢着包开了。为啥?还不是冲着结了大枣能赚钱。”如今,荒山、荒坡已成为人们争相投资的热点。

大力提倡合作社成员推广这个红枣新品,希望通过新品种改良,实现增收致富。根据自治区、自治州特色林果业发展相关会议精神,若羌县把红枣提质增效工作纳入重要议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层层划定责任区,包联领导亲自指挥,实行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扎实做好红枣品种改良嫁接、增施农家肥、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