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冷库金针菇栽培,利用低温调控技术
在农业的舞台上,金针菇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成为了众多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只是,传统的金针菇栽培往往受限于季节,市场供应不稳定。而今,因为反季节冷库金针菇栽培技术的兴起,金针菇的周年生产成为现实。
金针菇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工业技术控制温湿光气等环境要素,使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在人工环境生长,从而实现食用菌生产周年化。这一技术主要依赖于低温调控,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模拟自然生长环境,让金针菇在非传统季节茁壮成长。
三、栽培实践1. 季节与菌种
反季节栽培通常在2~4月播种,通过调整温度和湿度,使金针菇在5~11月上市。这种方法不仅弥补了高温期市场上金针菇的空白,而且效益比常规栽培高出2倍。
2. 培养料的配制
拌好的培养料要当天装袋,以防变质。常用的配方包括棉籽壳92%,麸皮5%,石膏1%,过磷酸钙1%,尿素1%等。这些配方适合金针菇生长,为菌丝提供充足的营养。
接种室提前进行消毒,灭好菌的栽培袋冷却到20-23℃时进行接种,然后转入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
培养半月左右,菌丝已长至培养料的一半,此时氧气不能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应将袋口松开,并将袋口拉直,然后向下对折约2厘米。此时不再码堆,可单层排放于菌室或出菇房架上继续进行发菌培养。
发菌期温度控制在18-25℃。
严格控制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
3. 适时拉袋
抑蕾结束后,当新形成的菇蕾长至4-5厘米高时可拉直袋口,目的是增加袋内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
冷库金针菇反季节栽培技术,不仅打破了季节的限制,实现了金针菇的周年生产,也为农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技术的成功推广,将为金针菇产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发菌期,我们需要控制温度在18-25℃之间,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此外,定期翻堆可调整菌袋位置,进行气体交换,排出废气,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杂菌污染的菌袋。
出菇管理是金针菇生产的关键环节。我们需要适时调节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线等条件,以确保金针菇的健康生长。例如,当菌丝长满料袋达到生理成熟后,应将温度降至15℃左右,使菌丝在低温刺激下尽快转入生殖生长。
六、金针菇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引领未来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