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养殖过程中,需重视疾病防控
一、肉羊发展趋势及前景
我国养羊业的发展方向正从传统的“养羊为产毛,淘汰才吃肉”向世界主流的“以肉为主,肉主毛从,肉毛兼顾”的生产方向过渡。羊肉收入占养羊收入的80以上,只有抓住养肉羊生产才能从传统模式中脱颖而出。
肉羊养殖过程中应该防治羊痘、羊口蹄病等。
疾病名称 | 防治要点 |
---|---|
羊痘 | 接种羊痘疫苗,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只免疫力。 |
羊口蹄疫 | 接种口蹄疫疫苗,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严格隔离病羊。 |
羊快疫 | 接种羊快疫疫苗,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只抗病能力。 |
羊传染性胸膜炎 | 接种羊传染性胸膜炎疫苗,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只抗病能力。 |
羊瘤胃积食 | 调整饲料配方,加强饲养管理,预防羊瘤胃积食。 |
近年来,我国的羊肉价格上涨,羊肉供不应求,激发了农民养羊的热情。只是,养羊要讲究高效科学,尤其是羊梭菌性疾病、羊螨病、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羊疫病对羊健康的威胁,不仅会直接影响羊场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我国肉羊业的发展。
周海新在研究中指出,因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随之提高,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畜牧业正朝着规模化与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暴露疾病防控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我国肉羊业的持续发展。
肉羊在养殖过程中需注意免疫口蹄疫、布病、小反刍兽疫、羊痘、大肠杆菌等疾病。同时要防治羊三联、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快疫等疾病。接种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羊痘、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此外,还需关注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及皮肤病、寄生虫病等。
羊只易患疾病很多,包括细菌病、病毒病和寄生虫病等等。羊要定期驱虫,要选用高效、低毒、广谱类驱虫药如伊维菌素等,既能去除体内线虫,又能防治体外寄生虫。
规模羊场坚持自繁自养,选好种羊,不从外地引进羊只,防止病原入侵;
若从外地引进羊只,一定要到非疫区引进,要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合格。并在运抵目的地后,要隔离观察,确认为健康者,经驱虫、消毒后再混群饲养。
在肉羊养殖过程中,细菌、病毒、寄生虫常常会侵害肉羊的健康,甚至导致羊群大量患病,而部分养殖场对疫病防控工作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没有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或未按照免疫程序实行免疫接种,加之抗生素滥用等因素,导致肉羊养殖效益低下。
有学者实地调研发现,饲料价格过高、疾病防疫不完善、销售价格低、肉质较差是导致肉羊养殖场养殖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
养羊户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有计划的进行免疫接种。特别是常发的梭菌病、羊痘、口蹄疫等疾病,必须立足于用疫苗预防。其他疫苗的使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并在兽医指导下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规范操作。
根据羊只生长阶段,供给不同配方日粮,保证营养全价,保证生长需要。供给充足的饲草和清洁饮水,补足维生素和所需钙、磷等元素,不能饲喂霉变饲草。保持羊舍的通风、透光、保温,保持清洁干燥。粪便等污物及时清理,同时做好灭蚊、蝇、虫、鼠等工作,注重环境卫生,提高羊只的抗病能力。
羊只发病,与环境中病原菌的数量有关。经常消毒,可以将病原菌数量控制在发病阈以下,是羊场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必须持之以恒。
对于肉羊的养殖,不仅需要优良的环境,其品种选择、科学喂养、疾病防治均至关重要,在养殖肉羊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各个环节,方能保证肉羊健康。
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环境消毒,按期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养殖场需要积极从环境卫生管理的角度出发,做好羊舍的通风、日常清洁及消毒杀菌工作。根据羊只成长需求合理拟定喂养方案。及时安排兽医人员结合常见疾病,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为羊只注射疫苗,对外来品种的羊只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
肉羊养殖过程中,需重视疾病防控,确保养殖效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而案例解析:肉羊养殖疾病防控策略则将帮助我们深入挖掘细节与内涵。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羊肉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我国肉羊养殖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只是,随之而来的疾病防控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追求高效益的同时,如何有效预防疾病,保障羊只健康,成为肉羊养殖户面临的一大挑战。
1. 羊痘:羊痘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接种疫苗、加强羊舍卫生管理、避免羊只与病羊接触等。
三、肉羊养殖的疾病防控策略
1. 科学饲养:根据羊只生长需求,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饲料质量,避免羊只营养缺乏或过量摄入。
2. 严格消毒: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用具等,以降低病原菌数量。
3. 规范免疫:按照免疫程序,为羊只接种相应疫苗,提高羊只免疫力。
某肉羊养殖场位于我国北方某地区,近年来,该养殖场在疾病防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4. 针对常见疾病,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5. 定期组织兽医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提高疾病防控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