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培育出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种
长毛兔的养殖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饲养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
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始粗毛兔的育种工作。科研人员突破毛兔育种常规,创新性地选用性状优势互补的德系长毛兔和新西兰白兔进行品种间杂交,成功育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种――皖系长毛兔。
为了保证牧草的高营养品质,我们采用了超集约放牧的草场饲肥技术。一般以每o r0 0 mZ施氮肥 1 2一1 5 k g,磷肥1 2一 1 5 k g,钾肥5一 10 k g为宜,一年分4一 5次施用。此外,如何更方便、更省力地进行分区放牧也是超集约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已试验成功了以太阳能为能源的电围栏装置,该装置可以定时开启或关闭,同时播放音乐,家畜适应后可实行无人放牧。草地试验场还正在开发步行式体重计和饮水自动测量装置。经过近5年的生产利用,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已得到证实。
皖系长毛兔:我国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家畜新品种皖系长毛兔生产性能较高,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近两年来,包括我省在内的全国10多个省市,已累计饲养皖系长毛兔279万只,新增产值4.32亿元。
皖系长毛兔如今仍是世界上仅有的一个毛用优良品种。其安哥拉兔长毛性状,来源于可遗传的突变基因。后经培育逐渐传到世界各地,由于采用不同的饲养方法和选育方法,形成了不同的品系。主要有英、法、德、中、日、丹、匈系,在中系中还分中国粗毛型安哥拉兔及中国镇海巨高型长毛兔。
科研突破:德系长毛兔与新西兰白兔杂交创新在品种培育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以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为主的长毛兔新品种选育方法,研制配套的安徽省地方标准4个。
接受采访时,赵辉玲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 “坚持”。正是三十余年如一日坚持科研,让她获得了家兔育种领域的一个又一个重大成果。
打破国外垄断,我国毛兔品种实现自主研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毛兔品种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为了打破国外垄断,赵辉玲突破毛兔育种常规,大胆利用长毛兔和肉兔两种不同类型的家兔品种进行杂交...
中粗毛型长毛兔:优质、高产、抗病中粗毛型中国金燕长毛兔,是选用高产的细毛型德系长毛兔与世界著名的细毛型法系长毛兔配组杂交,历经20多年的精心培育,严格选择,提纯复壮,继二个优良亲本后,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
中国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系培育研究沈幼章张振华翟频赵力知冯尚连陈立新朱秀柏赵辉玲李立冰张东红朱瑾佳朱满兴摘要以德系安哥拉兔为主体,导入法系安哥拉兔、SAB兔、新西兰白兔的粗毛基因,进行品种间杂交创新、横交、继代选育,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农科院经过 5个世代选育,分别培育出遗传性能稳定,具有双高特性的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系。
韩国及东南亚市场倾向于粗毛率高的兔毛韩国及东南亚市场倾向于粗毛率高的兔毛。由于这种织品粗毛外露、飘洒,具有立体感,外观高雅且保暖性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当时仅法国的法系安哥拉兔属于粗毛型兔,但引种后由于饲养环境的改变,性能表现不一,此外,法国种兔业规模甚小,满足不了我国这样一个养兔大国对粗毛型种兔的需求,况且从法国引种需要大量外汇。针对粗毛型种兔极为缺乏的情况,安徽省农科院畜牧所在国内率先开始了粗毛兔的育种研究,成功地培育了具有本国特色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粗毛型长毛兔,并于2010年通过了国家级畜禽新品种审定。
20多年的专注与坚守,丰厚的回报我确诊疫情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从省城赶往霍山县,顶着似火骄阳,翻越崎岖山路,直奔兔场实施免疫急救,终于使兔群转危为安。每当有人不解地问我:“你天天这样辛苦,到底图个啥?”我总是淡淡一笑,回答说:“不图什么,就图对得起农民的信任。”
解释完我国成功培育出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种,具有优良品质和适应性强。,现在来解读粗毛兔新种,养殖致富新选择。
在赵辉玲的带领下,安徽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将继续深入研究,培育出更多优良的家兔品种,为我国毛兔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