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黄鱼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为海洋渔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花艺农情•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6
近日,浙江省科技厅牵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和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等单位联合,在西闪岛试验场对小黄鱼人工繁育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这一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浙江省在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小黄鱼因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导致产量逐年减少,捕获的多为体重小于100克的幼鱼。2015年,浙江省科研团队成功突破小黄鱼人工繁育技术难题,首次繁育出全长7cm的苗种2.5万尾。2016年起,在舟山六横、登步和象山石浦等地进行了小黄鱼网箱养殖试验,累计繁育小黄鱼苗种超过百万尾。
技术突破背后的艰辛与智慧小黄鱼人工繁育技术的成功开发,离不开科研团队的辛勤付出。他们历经七年技术攻关,不断优化繁殖工艺,创新养殖模式,最终实现了小黄鱼规模化繁育。这一成果不仅为海洋鱼类种质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和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未来发展,小黄鱼养殖前景广阔下一步,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将全力以赴,深入开展小黄鱼的相关研究,通过人工养殖与增殖放流,争取早日让鲜活的小黄鱼跃上百姓的餐桌。因为小黄鱼人工繁育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相信在未来,小黄鱼养殖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年份 | 繁育技术突破 | 繁育数量 | 养殖模式 |
---|---|---|---|
2015年 | 小黄鱼人工繁育技术 | 2.5万尾 | 网箱养殖 |
2016年 | 小黄鱼规模化繁育技术 | 超过百万尾 | 网箱养殖 |
2019年 | 全人工养殖小黄鱼技术 | 待定 | 全人工养殖 |
以上数据来源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时间节点为2019年7月。
自2016年起,在舟山六横、登步和象山石浦等地,小黄鱼人工繁育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不仅提高了舟山渔场的渔业产量,还促进了当地渔民的增收致富。
规模化繁育,技术成果惠及民生 案例来源与时间节点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