鲻鱼,一种原产于我国的新兴水产养殖品种
我国对鲻科鱼类的养殖,主要有鲤、鲻鱼、粗鳞、棱和等品种,而鲻鱼和鱼是最主要品种,而且有南鲻北的习惯,即在南方主要以养殖鲻鱼为主。鲻鱼,辽宁、河北俗称白眼,浙江、福建俗称乌鲻、乌头...
养殖经验表明,鲻鱼的成鱼养殖既可主养又可混养,在鱼塘内混养鲻鱼,一般每亩可放养3000尾~5000尾,如有充氧设备或流水性养殖,密度可高些,可多至8000尾以上,还可搭配适当的其他鱼种,管理得好,当年鱼可长到条。它是温热带浅海中上层优质经济鱼类,在我国沿海的浅海区、河口、咸淡水交界的水域均有分布,尤以南方沿海为多,有的地方已进行人工养殖,人工繁殖鱼苗亦已成功,也可...
鲻鱼、梭鱼生物学特性我国的鲻科鱼类约有10余种,其中鲻鱼和梭鱼是最常见的两种鲻科鱼类。它们具有适盐性广、食物链短、生长快和肉味美等优点,是我国港养的主要鱼类和池塘养殖中混养的对象之一,也是当前世界上海水、咸淡水乃...
7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鳜鱼人工繁殖的研究,现已形成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池塘养殖成鱼技术。近两年来,北京市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库区农户开始网箱养殖,养殖主要品种有大眼鳜、翘嘴鳜、斑鳜等,其中以翘嘴鳜养殖最为普遍,养殖效果最好。
鳡鱼是淡水鱼类中的广温型品种,生存水温范围较广,适宜生长水温为16 -30摄氏度,适合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养殖。据介绍,此鱼并非四川原生态鱼种,是一种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的凶猛鱼类。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鱼类,也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
在不少水产养殖户看来,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优质品种。刘阿姨说,这种鱼吃起来跟平日吃的淡水鱼差不多,形似无锡人喜食的长江鲻鱼,身材修长,外...
鲻鱼养殖技术鲻鱼为广盐性鱼类,生命力较强,从盐度为38‰至咸淡水直至纯淡水都能正常生活。适温范围为3-35℃,较适暖水水域。鲻鱼为杂食性,以食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小鱼小虾和水生软体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喜食动植物颗粒饵料,故食物来源广,物化成本低。
鲻鱼是洄游性鱼类,喜欢生活于浅海、内湾河口水域,一般4龄鱼体重2-3公斤达性腺成熟,游向外海浅滩或岛屿周围产卵。鱼苗汛期为1-4月,引时最适于大捕捞收集鱼苗暂养。经过一个时期的培育和驯化、淡化后,可在鱼塘、半咸水池塘和其他海淡水域放养。
鲻鱼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鲻鱼肉质丰厚,味鲜美,营养丰富,无细骨,鱼肉香醇而不腻,不但可作饭店、酒楼的宴席佳肴和百姓美食,而且可将其加工成鱼糜、鱼丸、罐头等营养、保健、方便和美味兼备的食品;而其鱼卵可制作鱼子酱。
鲻鱼肉性味甘平,对于医治脾虚、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和贫血等症都有一定疗效,所以被视为海鲜疗佳品,深受人们喜爱。因此,积极发展鲻鱼的人工养殖业,对于提高优质鱼产量和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都大有可为。
养殖品种 | 放养密度 | 产量 |
---|---|---|
鲻鱼 | 每亩3000-5000尾 | 每亩300-700克 |
其他鱼类 | 每亩300-500尾 | 每亩50-100公斤 |
刚才聊了鲻鱼,一种原产于我国的新兴水产养殖品种。,现在聊聊鲻鱼养殖:创新水产养殖新趋势。
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鲻鱼养殖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 混养模式:鲻鱼既可主养又可混养,与适当的其他鱼种搭配,可提高鱼塘利用率,增加养殖收益。
2. 充氧与流水养殖:在鱼塘内设置充氧设备或采用流水养殖,可提高养殖密度,促进鲻鱼生长。
3. 生物技术:利用生物技术提高鲻鱼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
据统计,该养殖场年产量达50万公斤,产值达1000万元。养殖场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养殖效益。
四、未来展望3. 产业链延伸:发展鲻鱼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4. 国际市场拓展:将鲻鱼推向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